分卷阅读87(2 / 2)
陈胜从沉默渐进到彻底不想说话。
用后世的话说,他自闭了。
他读的书太少, 这九字原则他完全没见过。
但凡见过一次他也绝不会忘!
若能得进咸阳, 他还是申请先去华夏书阁待几年吧。
——陈胜并不知道这九字本该在一千五百多年后才出现,是一名地位比他更低下的乞丐夺得天下的战略方针。
………
项羽无言以对。
以他的打法就是不能输。
防御的兵法他就没好好学过。
刘邦和萧何曹参猜想他们降秦的原因。
巴蜀之地,若文有张良萧何曹参、武有周勃樊哙, 完全没必要降秦才是。
只是怎么都商议不出结果。
【不过“高筑墙”这点, 在秦二完成军功爵制改革之后就不好用了, 新城压根不修城墙,旧的城墙也不怎么维护。】
【圣皇的自信——我不信在我治下会有百姓纠集造反攻打县城。】
【秦二这个信性恶论的才不会信民心, 她信的是深入基层的警务。】
【不修城墙主要是防止未来的内战里百姓被迫守城, 不造城墙就没有裹挟百姓的守城之战。】
【但军队可以修自己的防御工事, 只是不能拉百姓下水。】
【挑选易守难攻的据点、关键的隘口要以重兵把守,其实也是“高筑墙”的一种。】
基层、警务?
这两个词对于张良而言都很陌生。
但他不得不在意。
秦二这种“被害妄想症”极为严重的君王认为“基层警务”能阻止百姓造反, 必有其特殊之处。
只是天幕对此略过不提,张良也无从推测。
不造城墙……
是为了黔首免于守城之战。
却会导致郡县兵面对有心之人起兵谋反时,无险可守。
也是,秦二都在《历史》中教导百姓如何造反了,又怎会在乎后世之君能否守成?
“她所有政策最终都指向保护百姓,这一点从未变过”。
张良不由得想起天幕之上的自己说过的话:
“世间不会再有你这样的君王。”
确实如此。
………
不建城墙、疏于维护。
嬴政清楚这么做的后果——
频繁、甚至可以说是常见的朝代更迭,就与此事有关。
但“军魂”之事他都保持沉默,这城墙之事他也不会多言。
“何为基层警务?”嬴政询问的就只是这件事。
只见秦二斟酌着回答:“是负责户籍管理、抓捕罪犯、巡逻治匪的官吏,同时负担戍卒防卫之责。”
听着像是合戍卒与亭长为一体。
但秦二以这种语气作答,必是有所隐瞒。
一如她讲述军功爵制的改革时。
嬴政没有细究。
嬴云曼确实有所隐瞒。
她合的不止是职责,还有人数啊。
大秦以郡县制治理天下。
为防止六国遗民或黔首造反,县有县兵、郡有郡兵。
嬴云曼也是在接触政事之后,才知道大秦的粮食产量有多高——
非战时,大秦常备的军队就近百万:
咸阳的守军就有十万以上、郡县兵五六十万、边防军三四十万。
虽说大秦在北方边境推行了屯田制,但河套平原的开发不够,不能自给自足。
再加上修宫殿、修陵寝的刑徒与工匠——
每年超百万人不参与农事,大秦却能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