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6(1 / 2)
役, 那其他为秦战死的秦卒呢?
将永免徭役作为改制内容,秦二对军功爵制的改革将会获得所有秦卒的拥护。
此为造势。
………
萧何面色沉重。
秦历15年, 项羽坑杀降卒二十余万。
两年后项羽降秦。
这段时间足够秦人放下对项羽的仇恨吗?
就算秦二以新安城祭获得民心,但招降项羽一事还是太过冒险。
极易引发民变。
两年时间,远不足以让秦二获得如今这般声誉,那时的秦人不会视她为圣皇。
若秦二向他问策,萧何必定会建议她诛杀项羽,以全民意。
………
蒙恬、李信等秦将羞愧难当。
他们猜到太子招降项羽的原因了。
蒙恬北却匈奴七百余里,但远远做不到歼灭匈奴,面对的还不是有精骑三十万的匈奴国。
即便是现在的大秦,精骑也不足六万!
数年内战后、人口锐减八百万的大秦必定凑不出六万精骑。
又怎么去侵吞匈奴?
项羽在与韩信的一战中,以三万骑兵打穿韩信四十万军阵。
想必在此之前也展现出了极高的率领骑兵作战的能力。
是秦将无能,才让项羽此獠得以苟活!
………
嬴云曼知道项羽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之称。
但此前她并不清楚项羽究竟有多勇。
她也是在天幕上看到项羽以三万骑兵破韩信四十万军阵,才确定他在率领骑兵作战方面的卓绝天赋。
所以才会传令各关津放行,准许项羽前往上郡。
只要项羽在与韩信决战之前展露出哪怕一半的水准,天幕上的秦二都必须保下他。
项羽无疑是对付匈奴骑兵的最佳选择,没有之一。
杀项羽,可平民愤收民心,却会让大秦在对匈奴作战时付出更高昂的代价,将有更多秦卒战死异乡。
招降项羽,受秦民之怨。
嬴云曼知道,为了活着的秦卒,她甘受此怨。
至于有可能发生的民变——不,那不可能发生。
直系血亲永免徭役,这是秦二世的承诺,且已经施行两年。
造她的反,谁敢保证这项政策还能继续推行?
被坑杀秦卒的血亲不可能反她,再怎么怨恨也不会造反,甚至会阻止他人造反。
加上军功爵制改革必将纳入“永免徭役”,秦军也不会反她。
这就是她敢受民怨的底气。
唯一的问题,是如何确保秦卒愿意接受项羽为将,听从他的指挥。
………
秦历15年,新安城祭,永免被坑杀秦卒直系血亲的徭役。
秦历17年,项羽降秦。
秦历19年,北征匈奴,戍守驿站三年或战死者,免徭役。
? 如?您?访?问?的????????????????页?不?是?í????????ē?n????????????????????则?为??????????点
秦历26年,侵吞匈奴。
秦历37年,全国永免徭役。
张良罗列出天幕透露的相关大事件。
新安城祭时,无人知晓秦二的目的是永免所有秦人的徭役。
北征匈奴时,秦人也是以性命换取免除徭役。
可仅仅十一年后,所有秦人都免除徭役,先前以命博取殊荣秦卒又将如何自处?
不对,天幕将永免徭役的功劳归于他身,此事必然与他有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