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8(2 / 2)

加入书签

我点点头:“但是我并不知道这张便条有没有被他藏起来,如果这张便条被后来搜身的那些人拿走了,那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何瑜灵机一动就说:“诶,我有个思路嘿!你叔平时放东西有没有什么特殊的习惯?或者说有没有什么地方是你俩才知道的,他说不定就把这便条藏那儿了。”

陈苍海沉默了,我跟何瑜对视了一眼,都不约而同地不再说话,我没着急着去想怎么出去,因为以我们三个人身上的干粮来看,吃个三四天完全没问题。

而我迫切想搞清楚的是,陈建国和韩剑来到这里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所以我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找到陈建国隐藏起来的这张消失的便条,只有找到了便条,一切才可能会有眉目。

我本以为这地方不太好想,陈苍海至少要在那里呆坐半个小时,不料他只是想了五分钟就去摸口袋里的那支钢笔,这只钢笔确实使用了很久了,笔盖上面金黄已经基本褪成了银白色。

陈苍海想也没想,伸手去拔盖子,笔盖一拔,就从中掉出来一张卷起来的小纸条。

“卧槽!”何瑜慌忙用手去接,纸条正好就掉在他手心里,他抖了抖上面的灰,“厉害呀!这量谁都不会想到有人会把纸条在笔盖里啊!”

我们起初坐得距离很远,一方面是在这封闭的石室里实在不比外头通风的石道凉快,另一方面是我们三个大老爷们儿几天没洗澡,又是炸佛塔又是走山洞掉水坑的,身上多多少少都充斥着一种难闻的味道,饶是谁都不愿意跟谁离得太近。

然而这纸条刚掉出来,转瞬间我们仨就又凑到一块儿去,也顾不上身上的汗臭味儿,都急迫地想看看陈建国留了些什么话。

何瑜做人还是很透彻的,他没拆那张卷到一起的纸条,率先递给了陈苍海,他叔叔留给他的话,所以还是让他来拆比较合适。

我俩看着他,陈苍海也没避讳我们,拆开来看了一眼就念出了声,信件的内容出乎了我的意料,它原文的篇幅有些长,我只凭着记忆默出了最重要的那部分,如下。

致苍海:这是一封离别信,我知道你一定会追来,只要你来了并找到我的尸体,就能顺利找到这封信,我会向你叙述我所经历的一切,但请记住,这封信不应留存于世,看完务必将它销毁。

1951年的九环工程,我曾是他们其中的一员,我知道这件事瞒不过你,如果你查过资料就应该明白,当年这项工程被废除的原因并不是档案上所说的资金问题,近几年我的战友们陆续去世,我知道,现在也该轮到我了,所以我要去找到拓本上的那座塔,试图找到一只九环玉匣。

我以为我的反应已经足够快了,可是进来之后我才发现,“他们”终究还是比我快了一步,我们的组织已经在这几十年中分崩瓦解了,你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寻求五师后人的帮助,并祈祷,他们能扳回最后的一局。

来自你叔叔最后的忠告。

“什么意思?你叔也跟1951年的九环工程有关?这到底是个什么破工程,能涉及到你外公、他叔叔乃至这么多人?”何瑜听完就完全陷入了疑惑。

我拿了陈苍海手里的信件又反复阅读了三四遍,这封信的隐藏内容比我想象中要多很多,首先就是陈建国在这封信里毫不掩饰地提到了他此行的目的,找九环玉匣。

哦不,严谨点儿说,是“找到一只九环玉匣”。

这个“一只”我想不太明白究竟准确代表的是什么意思,这封信的整体叙述比较简洁,笔锋也很浮,考虑到当时的情况,陈建国失血过多,根本无法正常书写,可他还是用了“一只”这个特指词。

这不免让我有些奇怪,但要从另一个方向来理解,说陈建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