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1章 同日诞子(1 / 2)

加入书签

第431章 同日诞子

卢让金担任咸阳令已经一年了,而苏震担任长安令,五年还多。

也就是说,苏震早就应该提拔了,因为他的叔母是杨洄亲妈的缘故,这小子的仕途是绝无问题的,之所以这麽久没动,是因为人家的目标是中书省,在等中书省出缺呢。

六月份,苏震顺利补位中书舍人,成为中书省六大舍人之一,中枢要职。

他是有这个能力的,武功苏氏可不是盖的。

而补位长安令的,自然就是皇后郭淑的大姐夫,卢让金了。

在大唐,做到县令,需要贵人提拔,做到刺史,不单单靠贵人,还得看自身能力以及庞大的人脉关系,那麽进入中枢,需要的是什麽呢?

顶格的才华丶超高的能力丶人情练达丶皇帝青睐丶血缘关系等等,总之,考核是全方位的。

当下的六大中书舍人,与天宝初年相比,除了孙渺一个人之外,其他的都换了。

孙逊,李瑁答应给出任建安太守(建州)的信安王长子南宫郎李恒留了一个缺,还有苏震,王仲丘,崔国辅,陆泛。

这其中,孙渺丶王仲丘丶陆泛年纪都比较大了,熬不过两个中书侍郎韦陟丶崔涣,仕途也就差不多了。

是的,人这辈子做官,不单单要看自己,也要看有没有人给你腾位置,这就是运道,

如果韦陟崔涣突然暴毙,他们三个的运道就算来了,但是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最有希望往上走的,很明显是另外三个了,其中李恒只要在岭南乾的好,希望最大,下来就是崔国辅。

崔国辅是江南吴郡人,当然了,祖上是河北的,南北朝时期,清河与博陵有不少分支去了南朝做官,从而在那里定居下来开枝散叶,崔国辅他们家就是这种情况,祖上来自清河崔。

这个人与严迪丶储光羲丶綦毋潜是同年进士,王的妈,是他的亲姑姑。

而他的老婆,是卢让金的亲姐姐。

正因为这层关系,所以他今天带着王,来给卢让金道贺来了。

「宅子不大,也没个待客的地方,倒是让二位见笑了,」卢让金将两人领进了府上唯一可以接待客人的地方,还是杂房改建的。

他是买不起大宅子吗?不是的,是故意装穷酸呢。

他们家在长安的一言一行,事关皇后颜面,所以需要处处谨慎,不能让人觉得他们是奢侈富贵之家,而是勤俭节约之家,这叫树风格,不愧是卢家人,跟卢奂走的是一条路子。

说白了,就等着皇帝皇后赐宅呢。

装穷这种现象在大唐的高官当中其实并不罕见,比如某一位官员购买了一套家具,友人见过之后觉得很好,问他多钱制作的,他说五百贯,然后友人找了匠人,要做一套一模一样的,那个匠人告诉他,少了三千贯做不来。

「卢兄,夫人不在吗?」王级别这麽高,但是跟卢让金打交道,却是以同年相称,

毕竟两人年纪相差不大,而且勉勉强强确实算同年。

卢让金是开元十二年明经,王是开元十二年的门荫,确实是同年入仕。

卢让金令人奉茶之后,笑道:

「皇后即将临产,夫人在宫内照料,近些日子不回家的。」

王微笑道:「陛下重嫡,皇后诞嗣那是天大的事情,丝毫马虎不得,当下的朝堂,

都在等着皇后诞下嫡子嫡女,可谓期盼心切。」

崔国辅哈哈一笑,朝表弟王道:

「你这话啊,别让姓韦的听到。」

「他们听到又能如何呢?」王授须笑道。

这两人一唱一和,其实是在暗示卢让金,我们是尊皇后的。

崔国辅就不要说了,他能做中书舍人,就是郭子仪举荐的,而今天他是来做中间人,

给王牵线来了。

御史大夫,首席监察官,谁不想跟王搞好关系呢?

卢奂可以决定谁当官,王可以决定谁不能再当官。

卢让金自然是听出来了,但是他这个人非常谨慎,加上平时皇后也有瞩咐,不可拉帮结派,所以对今天王的刻意讨好,其实是有些反感的,你特麽别拉我下水啊。

于是他转移话题,聊起了别的事情。

王听出话音,点到即止,非常热络的陪聊着。

他现在需要一个能在李瑁面前帮着他说话的人,因为他知道,陛下对他的印象不是很好,在陛下眼里,他跟韦坚是一丘之貉。

但是呢,他这个人非常小心,没犯过什麽错,陛下也不好针对他,但万一哪天犯了错,那可真是瞬间就得完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