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38章 电力供应成难题(1 / 2)

加入书签

朱亦舟一听还是不服气,可能与他是农村出身有关系:

「那凭什麽农民就要从事最沉重的工作,却拿着最少的收入?教授一个月拿两千港币,农民一年到头不停歇,过年能分到20块钱就不错了。你们说凭什麽?」

魏苗苗像看傻子一样看着朱亦舟:

「那凭什麽要林专员去解决几亿农民的收入问题?林专员是农业部长,还是国家Z席?他现在个人承担我们的吃喝拉撒,给我们分衣服,分肉吃,他凭什麽白白付出?你凭什麽白吃白拿?」

朱亦舟一听,脸都红了。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属于端起碗吃饭,放下筷子骂娘,有点不地道。

吴坚赶紧出来给同学们解围:

「行了行了,凡事只能一样样来嘛。」

魏苗苗哼哼了几声:「赶紧吃吧,红烧肉都堵不住你的嘴。」

这几个同学能听到林三七与教授们的谈话,反过来,林三七也能听到这几个同学的小声议论。

这时候林三七瞄了一眼邻座,就记住了魏苗苗这个人:

「好姑娘,以后本专员提拔你当第一批药厂管理层。」

虽然人人都懂得忠言逆耳的道理,但人都是喜欢听好话奉承话的,上位都喜欢和大人,而不是刘罗锅这种二愣子。

下午林三七给所有大学生都放了一个假。

而几位教授则在会议室里,看着林三七拿过来的新教材。

「柴教授,几位教授,这是我印刷过来的新教材。」

几位教授翻了一下,书在上写着《药事管理》丶《临床药理学》丶《药物合成》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丶《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丶《临床药物治疗学》丶《药物分析方法》

柴教授大概翻了翻,有些惊讶:

「这些教材是国外的吗?跟我们国内的完全不一样呀。」

林三七心想不要说跟国内不一样,跟六十年代的国外也不一样,他这些教材都是50年后的教材,先进性和权威性不用置疑。

内行人一看就知道,这些教材的宝贵性。

「几位教授,我这些教材主要研究化学丶药理学丶药剂学丶药物合成与分析丶药物生产设备操作与维护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只要研究透这套教材,我可以保证,我们可以培养出全世界最先进的人药学人材出来。

当然,这些教材也有轻重缓急,眼前我们先要学习《临床药理学》和《药物合成》两本书。」

孙叶聪教授苦笑道:

「林专员,这些教材很多内容我们这些当老师的都没搞懂,怎麽给学生们上课啊?」

林三七摆了摆手:

「这个不急,咱们白天就研究生产线和原料药配方,晚上再上课,学习这些先进教材,这样理论联系实践,相信学生们很快就能上手。」

林三七别的不懂,但是有一点是知道的,就比如他所学的专业,本科是5年制的。

但是在学校里学4年理论知识,远没有最后一年实习重要。

因为实习都是面对病人,但是没有一个病人的临床表现会跟书上写得一模一样。

所以实习医生都要一边收治病人,一边对照教科书,还要查阅大量医学资料和文献,同时还要回答查房时带教老师的提问。

这麽一年下来,水平就蹭蹭蹭上升,从一只什麽都不懂的小菜鸟,最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药学专业也一样,白天直接让你生产药品,晚上再根据生产过程结合理论,这样的培训模式绝对事半功倍。

这就是「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会。」

到底是国内药学界的权威,几人都是一级教授,二级教授,自信还是在的。

柴教授放下教科书点头道:

「那行,我们也可以边工作边学习,不过林专员,现在光是有药物生产线还不够,我们还需要一个先进的药学实验室。」

林三七呵呵一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