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0章 宏文惊世法(2 / 2)

加入书签

当贾琮看到最后一道策论大题,不禁让他愣了一下,心中涌起古怪的感觉。

「今之士人,通达书经,求取仕禄,而明德不振,苟且因循之弊,何欤?以何匡之?」

也不知考官是怎麽想的,竟出这样的冷僻尖刻之题。

让参加科举的读书人,做这样的策论题,未免太过刻薄了些,实在有当面打耳光之嫌。

读书科举之人,不外乎为了求取官位俸禄,脱离黎庶平民的身份,成为官僚士大夫阶层,为自己争取更好的利益和话语权。

一百个读书人当中,估计也找不出一个,是为儒家圣贤之道读书,为穷究天地至理治学。

大部分读书人,虽嘴上冠冕堂皇之论,心里不过是求官求禄罢了。

特别是寒门读书,真正进入仕途,无温饱饥渴之犹,或许才会生出立番事业的心思,这也不过是人之常情。

这就是所谓,今之士人,通达书经,求取仕禄,而明德不振。

有些苛求,有些尖锐,但不能说没有道理,这种严苛的风格意气,让贾琮想起那位谋算似海的九五之尊。

考官会出这样的题目,似乎有些闻圣心而为的意思。

谁都知嘉昭帝未登基之前,不过一个平微无奇皇子,御极之后却光彩耀眼,其人最讲究经济实用,厌弃官员虚伪苟且之行。

如对官员上奏,骈四俪六,文辞华美,言之有物不过十之一二,常有尖刻讥讽之言,斥责有失读书格物明德之志。

以至于朝野陈儒故老生出微词,都言当今圣上有少文之瑕。

考官会出这样的策论题,多半是在奉迎圣意,为皇帝实用之论张目。

或许这样的策论题,本就是圣心本意。

嘉昭帝一贯有借势斡旋于极致的风格,他既开了恩科,必定引动天下是士人瞩目,这位皇帝估计不会错过,这等展显圣心的良机。

通过科举试题,扭正学子视听,革弊读书庸碌之状,推行经世实用之论,也未可知。

贾琮再看这道有些古怪的策论题,想起诸多往事,心中揣摩思索许久,渐渐明悟,思绪涌动,平添豪情,沾墨凝神,执笔拟稿:

古之圣贤,先立明志,再求山海苦学,故其学养之徳,无须臾而不进。

今之所谓士人,剽盗圣贤金玉,攘掇明德之志,比于古圣贤大可愧矣。

学人以书经取仕,陷于功禄妄志,而弃圣人教诲。

从仕经年,言语世故,笑貌污浊,嗜欲横流,比之进学之始,以儒者自明,固已大异矣。

言之而无物,用之而无法;沉于衰败腐朽之论,而津津乐道;失于格物明理之法,却茫然未觉。

皓首穷经,视民生疾苦如隔岸之火;清谈空赋,弃古贤兼济宏愿如草芥败履。

……

此谓学而无志,行而无由,心失其根,苟且因循之弊。

是故,观天地之法,察万物之源,探究学人志向之微妙,以为匡正。

当以其志浩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此时,雷声隆隆,一场大雨毫无预兆的倾盆而下,天地之间一股沛然之势,扑面而来。

对面那位久经考场的前辈,突然心有所感,抬头向对面望去。

见对面考棚中的少年,奋笔疾书,风姿如玉,神情肃穆,韵意俨然,难以逼视,心中不禁微微惊讶。

为啥大家只看后面那四句,前面那些才是脑细胞成果,浪费了我不少感情。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