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76章 陛下要野战?(双倍求月票)(2 / 2)

加入书签

「那些是靖王府叛军,追杀我们而来,如今已经全部被我杀光了。」

哗——村民们一阵哗然。

赵都安不等他们表态,继续板着脸道:

「不出意外,很快会有更多的叛军到来,你们若不想被牵连,就尽快逃走离开,寻亲属住处躲避,叛军追杀的是我们,不会耗费力气去找你们这些人。」

他从怀中取出数千两银票,当众递给柳七,道:

「这里有三千两,作为给你们的补偿,不想死的,就尽快离开吧。」

他故意板着脸,先展示武力和威严,再予以赔偿。

在一一看无一错版本!

他很清楚,这些村民此刻对二人肯定心存怨恨,但又畏惧他们的身份与武力,不敢发作。

然而眼下不是含情脉脉的时候,三两千银子,已经足够将整个村子翻新重建不止一次。

同时,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眼下靖王和慕王的叛军还没有打到这里,所以百花村依旧平静。

但哪怕君臣二人不来,这里的安宁又能维持多久?

作为专供皇家的花田,这里必然会被叛军接管,毫无疑问,而提早让这些村民避祸,或许也是好事。

「这……」

不出预料,听到三千两的数额,村民们都愣住了,心头的怒火也一下子熄灭了大半。

一名村中老人摇头道:

「公子,非是我等不愿逃离避祸,而是我等皆为匠籍,一旦擅自逃离,日后朝堂追究下来……」

徐贞观这时走出来,正色道:

「你们尽管散去,只要虞国还在,便不会有事。」

众村民面面相觑,心中虽不尽相信,但对兵灾的恐惧驱使他们还是迅速达成意见,各自回家整理物件,准备连夜离开。

赵都安望着忙碌起来的村民,忽然说道:

「若是官兵来的太快,他们未必来得及撤走。」

徐贞观平静道:

「所以,我们不能走,需要继续在这里再住上一阵子,等村民彻底离开。」

赵都安惊讶地看了贞宝一眼:

「陛下不是急着回京?臣如今突破,带陛下赶路的速度可以大幅增加。」

徐贞观没有看他,只是与他并肩站在夜色中,夜风卷起她的长发。

女帝的声音也有些轻柔:

「或许,眼下的当务之急,不再是回京。」

赵都安心中一动,有点口乾舌燥,小心翼翼试探:「陛下指的是……」

徐贞观撇开头,脸颊如红花,轻声说道:

「你不是说,除了封禅外,还有第二套方案?」

顿了顿,她有些不自然地用手抚弄了下头发,说道:

「这一波叛军死去,总还要一段时日,新的追兵才会到来……时间应该……应该足够了。」

赵都安呼吸再次粗重了几分,喉结滚动,目光有些焦急地在烧的一片狼藉的村子里扫过,发现几乎没有哪座房子适合当新房,不由愈发焦躁。

忽然,他的目光落在了村子外一望无际的花海之中,面露沉吟:

「陛下……要野战?」

「啊?」徐贞观茫然地扭头看他,一脸呆萌。

……

……

淮水边境,运河之上。

密密麻麻的战船扬帆北上,为首一座战船之上,一身华服的靖王屹立于船头。

在他身后,是满脸疲惫却神态亢奋的世子徐景隆,以及面无表情,随军出征的王妃陆燕儿。

「父王,这滨海道的陈王当真要当缩头乌龟?竟是封锁沿岸,不出也许咱们进,一副割地占山为王的架势。会不会不大妥当?」徐景隆忍不住问。

靖王负手而立,淡淡道:「有何不妥?」

徐景隆理智分析:

「此行,我军主力北上,建成道必然空虚,若留这陈王在旁侧,未免……」

靖王目光欣赏地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你能想到这层,还算不蠢。不过却也不必担心,陈王此人,素无大志,本就不是雄主,其手腕能力,最多把控一道,不足以争天下。

况且,滨海道私军擅长水战,一旦上岸,却要力气大损,哪里那麽容易突袭建成?

哪怕真给他得手,又如何?

这虞国,最紧要的终归还是京城,只要我们入京勤王,便是丢了建成,回头取回便是,如今天下纷乱,切不可瞻前顾后,贻误战机。」

徐景隆一脸受教,道:

「可惜,徐贞观南下封禅时,留了后路,在京中安排文臣武将驻守,想要打下,必以大军开拔才行,否则我们只要一只精兵以运河北上,才算最快。

但要带大军前行,就只能短途走运河,终归还是绕不开淮水丶临封。」

靖王目光一闪,幽幽道:

「却也未必,只要欧阳冶成功,将徐贞观抓捕。京城的里那帮人自然会放弃抵抗。」

女帝失踪,虽群龙无首,但终归只是「失踪」!

京城虽乱,朝廷的防御却不会立即崩溃。

且不说淮水一时半刻,因隔壁慕王的钳制,未必能快速拿下。

哪怕占领淮水,可作为京城外最牢固屏障的临封道,却绝对不好突破。

是块难啃的骨头。

「可惜,若非布政使高廉当初被那赵都安弄死,否则……有高廉做内应,何至于此?」靖王眼神发冷。

徐景隆笑道:

「父王放心,如今那海春霖等人,已被断水流带人牵制住,以欧阳冶的能力,配合军中精锐,抓捕那徐丶赵二人,只是时间问题,或许眼下已经得手。」

这时候,忽然天空中一头鹰隼破云飞来,被战船上的斥候接住。

少顷。

斥候匆匆奔来甲板,单膝跪地,双手捧起一卷密信:

「王爷,密谍急报!」

……

书友们元旦快乐,今日第一更,晚上还有。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