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清风街血案(1 / 2)
第501章 清风街血案
尹照棠把信收入怀里,重振心气,壮怀道:「十年时间,谋百年太平,钱会长放心,教育改革的事。」
「我一定做到底。」
钱奇琛缓缓点头,也为江湖人士的忠义气感染,许诺道:「有一天改革提案通过,国家不会忘记你的付出。」
本来尹照棠的社会身份,能进入委员会已经是到顶了。但大领导的态度摆出来,要系可以完成改革,将有机会选为筹备组副主任。
如果说筹备组委员只是代表,那麽副主任便是职位。历史上,港区出身的副主任,都是会配领导职务的。
虽然,只是荣誉性质的虚职,但回国享受领导待遇,去世身披国旗,享受国葬。例如霍官泰便是以筹备组副主任的身份,擢升进入领导层。
不过,国内做事,没有「封官许愿」的惯例。把支持的立场讲明,剩下的,看觉悟,看心性,交给时间证明。
尹照棠同内地打交道多年,从钱奇琛的言语中,又如何不能领悟?等钱奇琛告辞离开后,拿出那封信,又出神许久,最终暗叹:「头一回,不钻营争抢,做自己想做的事,竟获得抢破头,都抢不到的机会。」
「我这一生,总算能做点成绩出来了。」
虽然,港岛的家业,社团的兄弟,都是常人难以渴求的富贵。但是富贵难安良心,真正博到豪车名表,荣华富贵,便想求一求人生意义。
有的人,人生意义,便是做大社团,有的人,只求财色兼收。当目标一个个实现,当有资格坐在会堂发言,他的人生意义便是扫清港岛,革了虫豸蟑螂的命!
筹备委员会不召开特别会议,定例是每个月飞往BJ,开一次会议。临时性工作可电话沟通,传真文件。
翌日。
尹照棠便搭飞机回到九龙,继续办公。最高层的政策改革,没办法一蹴而就,必须不断得平衡,验证,寻找共识。
难度非常大,想改变委员们的立场,将以年单位,靠一次次会议,一次次的努力。
不过,有设计师的加油打气,他动力强了很多,连续几天都想着方案。至少要定一条可行的路线,才有做事的方向。
最后,尹照棠在那首诗的作者身上找到答案,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在委员会里孜孜不倦,寻求支持,同时,利用前世的信息优势,提前跟正式筹备组委员搭线。
只要在筹备组正式成立前,在筹备组里拥有过半支持率,便可以通过教育改革。
正式筹备组大名单一百五十人中,要有七十六票。其中尚有一百三十名委员,尚未得选,要尹照棠背出一百五十人的大名单不现实,但扩大到最大范围,顶多五百名备选者。
派人仔细梳理背景和立场,结合风险,利用内地信息源验证,推出谁会入选,答案也八九不离十。
再与备选者进行沟通,支持他者,上,不支持者,下,便可促成改革成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