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章 钓成翘嘴(2 / 2)
但心中,却已经在审视起来了。
他上上辈子,没怎麽关注欧阳修的儿子们。
实在是他们都已远离了政坛,根本没有机会在赵煦面前露脸——绍圣以后,章惇丶曾布丶蔡京等人,对旧党已是杀红了眼,不念半点情分了。
别说是欧阳修的儿子们,就算是欧阳修从坟墓里爬出来,他们大抵也会将之送去岭南吃荔枝!
所以,这是赵煦三世以来,第一次见到欧阳修的子嗣。
好在来前,他已做了些功课,让人提前摸了欧阳发和欧阳棐的底。
便道:「朕听说,文忠公四子,各有其能……其中长子发,授业于安定先生,擅长金石,能通天文丶地理……」
欧阳发赶紧拜道:「不敢!」
「臣微末之才,难登大雅之堂……」
「哎!」赵煦笑着道:「金石之学,乃是天下文章之根也!」
「若不能通金石,何以知三代之政,窥先王之事?」
「朕对金石,亦是颇为期待的……期待有朝一日,有学者能从金石之中,找到先王之典!」
欧阳发顿时心中一喜,他爱好金石,在家里收藏丶搜集了许多青铜器物,但这个爱好经常被人批评不务正业。
不料却得到了天子的赞赏!
这就让他欢喜不已,有种遇到知己的感觉。
只听官家道:「朕曾与太学的吕博士说过,有朝一日,要在汴京立一馆,藏拓天下金石铭文,以供学者研究……」
「待那一日到,卿或可在馆中任职……」
这话赵煦是真心的。
因为,有太多的东西,需要从青铜器中得到答案。
待到时机成熟,殷墟里埋着的甲骨文,赵煦也会去挖出来。
到时候,甲骨文出世,必可重塑整个儒家的思想体系,推翻汉唐以来的无数思想桎梏。
士大夫们再和他讲三代先王,赵煦就可以把甲骨文呼他脸上。
当然,现在还不行。
在经济基础还没有完成转变之前,赵煦不会去动殷墟里的宝藏。
只有经济基础,已经完成了转变,社会到了需要变革的时候,殷墟里的甲骨文,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而大宋社会的经济转型,起码需要十年时间。
欧阳发听到赵煦的话,却是欢喜鼓舞起来:「若果能有此盛世,臣必当肝脑涂地!」
赵煦嗯了一声,便看向在欧阳发身后的欧阳棐。
「卿便是当年为文忠公写遗表的那位文忠公爱子了吧?」
「皇考曾和朕,称许过爱卿的文才呢!」
这是事实!
也算是赵煦三世为人,能记得的为数不多的,他的父皇教他读书的片段。
只不过呢……
赵煦微微眯了眯眼睛,脑海中闪过了记忆中那已模糊的画面。
「此遗表,可为当代遗表之最!」
「当是文忠亲笔所写!」
是的,他的父皇,一直怀疑,欧阳修当年的那篇遗表,根本不是欧阳棐所写,而是欧阳修卧病前,就已经写好了,然后让欧阳棐照抄的。
没办法!
文字自有其味道,有些人的文字味道,再怎麽藏也藏不住。
欧阳修的文章风格,个人特色太浓厚了。
所以,欧阳修让欧阳棐照着他的文章抄,本意是给欧阳棐铺路。
结果,适得其反。
让欧阳棐在赵煦的父皇那边印象分大减,从此都是拿着有色眼睛看待欧阳棐,而且是怎麽看,怎麽不顺眼的那种。
冒父之名,是为不孝。
为了功名,而冒父之名,更是不忠。
不忠不孝,不可用!
于是欧阳棐从此仕途坎坷,最后,心灰意冷,乾脆回家侍奉老母。
只能说啊……
欧阳棐生错了时代,这要换是现代,光是欧阳修的那篇文章,就够他吃一辈子了。
说不定,还能靠着那篇文章,先当导演,再当赛车手,左拥右抱,享受齐人之福。
欧阳棐听着赵煦的话,怀着忐忑的心情拜道:「前行陈州通判臣棐,拜见皇帝陛下!」
赵煦微微点头,问道:「卿进士登第后,便回家侍奉亲老至今?」
赵煦清楚,他其实是被排挤走的。
不然的话,欧阳修四子,就这麽一个进士儿子,为何是他在家侍奉老母,而非那三个连专门给衙内丶二代开了后门,却考不上进士的兄弟?
但大宋就是这样的,总要讲体面丶温情的。
欧阳棐拜道:「回禀陛下,臣母年迈……臣实不放心,臣母独居家父庐陵……」
「故此……」
赵煦当即赞道:「卿真孝子也!」
「自古,孝子必是忠臣!」
他看向吕公着:「相公,这样的人才,都堂宜当重用之!」
「诺!」吕公着立刻高兴的起身拜道:「臣回去后,就安排堂除!」
欧阳棐听着,激动不已,嘴上虽是婉拒丶谦虚着,但心中却是欢呼雀跃。
他是治平三年的进士!
然而登科之后,却只做过一任的陈州通判,然后就一直在家侍奉父母。
虽然外面说的好听,都说他是孝子。
可,看着那些昔年的同科进士甚至是比他晚好几届的进士,一个个平步青云,他却始终只是一个承务郎。
这心里面的滋味,能好受才怪!
特别是今年,他的女儿和苏轼家的苏殆定了亲后,他就越发焦虑了。
因为,明年又是一个科举年。
若苏殆到时候,皇榜报捷,名登进士。
万一名次比较好,比如说,拿个三甲名次,那初授就是节度通判。
那样的话,没几年就是翁婿同级了!
想想都会害臊的!
所以,他比谁都想进步!
赵煦看着欧阳棐那副被自己都快钓成翘嘴的样子,心下得意起来。
有了这个恩典在,就不怕欧阳棐不合作了。
拿来吧你!
欧阳永叔的文集丶遗稿!
便当即趁热打铁,道:「朕慕文忠公之文名久矣,今见两位爱卿,甚为高兴!」
「不知道,两位爱卿,可否将家藏的文忠公文稿丶诗集以及其他未曾面世之各种文稿借朕一观?」
欧阳发丶欧阳棐,哪里敢拒绝,当即就拜道:「先臣文章,能得陛下厚爱,此先臣之幸也!」
「善!」赵煦大喜。
只要欧阳修的那些文稿,进了宫,赵煦自不可能还回去了。
毕竟,读书人的事情,有借无还,乃是常理。
欧阳修的衣钵传人苏轼,不就借了米芾的砚台后,死活不还了吗?
然后,欧阳发丶欧阳棐今天借了文稿,明天就得承认『只有官家最懂臣父』,后天就能吹捧『陛下与臣父之思想,最为接近』。
至于苏轼?
他苏子瞻怎麽配懂我爹的思想啊!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