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55章 太皇太后:冯氏为什麽不肯去死?!(2 / 2)

加入书签

薛占射为什麽认识舒亶?

因为当年苏轼被下狱的时候,他曾受人之托出力奔走,与舒亶等人打过交道。

只是……

舒亶什麽时候被起复了?

他不是得罪了王珪丶李清臣等人被论罪放贬,编管老家了吗?

哦……

王珪?!

薛占射一个机灵,似乎想起了什麽来。

传说,庆寿宫太皇太后对王珪这个前宰相是『深恨之』。

于是,其所爱之,贬之,其所恨之,用之!

大批过去反王珪的大臣,纷纷加官进爵。

所以,舒亶被起复很正常。

只是……

舒亶是当过御史中丞的人。

让他来查自己?

薛占射感觉自己的腿有些软了。

他战战兢兢的上前拱手行礼:「布衣薛占射,拜见舒御史!」

「嗯!」舒亶鼻子里哼了一声,将一张都堂签发的官牒递给他:「布衣薛占射!」

「奉都堂官牒,请足下到大理寺接受问询!」

然后舒亶将手一挥:「来人,将薛府上下内外,一切人等以及所有宅院丶书房丶文字丶印信丶书信,统统给本官保护起来!」

薛占射一屁股就瘫坐在地上。

回来了……都回来了!

乌台诗案的手段回来了!

阳燧查案,摘抄审核!

当年苏轼就是被这一套手段,搞到几乎绝望,几次想要自杀!

因为,没有人经得起这样的查。

薛占射已经能想像到,他家的藏书丶文字丶字帖以及和朋友往来的书信,都会被眼前的这个乌鸦,拿着阳燧一个字一个字的检查。

遇到敏感字,就会摘抄出来。

倘若有一言半语,涉及天子丶先帝或者列圣,更是会被仔细审查前文后语。

稍有不敬,就会被扣上一顶大帽子——诽谤君父丶妄议国政丶诋毁列圣丶亵渎先帝……

无论哪一个坐实,都是死罪!

舒亶看着薛占射的模样,笑了一声,他知道薛占射的胆子是经不住吓的。

万一吓死了,那就惨了!

于是,他上前扶起薛占射:「足下不必惊慌!」

「当今天子宽仁……」

「绝不会冤枉任何忠臣……」

薛占射更怕了。

不冤枉任何忠臣?

也就是说不会放过任何贼臣喽?

我何德何能,居然能有这样的待遇?

他一脸死灰的垂下头去。

虽然他自信,自己的书信,是经得起查的。

可奈何,要是有人就是想害他,将他的书信稍作裁减,再报与宫中……

好在,这个时候,薛占射的老司阍及时的对他说道:「官人但请宽心!」

「当今天子仁圣,曾公开立誓,不以言治罪……」

薛占射这才想了这个要命的事情,长长吁出一口气来。

……

晚上,赵煦和向太后,用过晚膳,母子两人循例到庆寿宫给太皇太后问安。

太皇太后问道:「官家,老身听说,今日大理寺传召了故执政薛简素公之子薛占射?」

「回禀太母,有这个事情……」赵煦答道:「却是有人指认薛占射指使府界胥吏,殴杀陈留县良善李三用……」

「就是前些时日,官家星夜派人去陈留县接手的那个案子?」太皇太后问道。

「嗯!」

「简素公是仁祖辅弼忠贞大臣……」太皇太后悠悠的说道:「官家当要谨慎!」

「孙臣知道!」赵煦道:「绝不会冤枉了他!更不会不给体面的!」

「今日大理寺也只是简单的讯问了一下,便让他回去了……」

「哦……」太皇太后听到这里,便不再关心这个事情了。

她扭头看向向太后,问道:「太后,老身听人说,近来太后派人去过瑶华宫?」

「回禀娘娘,确有此事!」向太后盈盈一福,拜道:「希真凝寂大师,是扬王妇,也是新妇的弟媳……如今,希真凝寂大师,虽一心向道,出家修道,但天家该有的体面还是要有的……」

「故此,新妇差人去给大师送了些日用之物……」

「……」太皇太后看着向太后,脸色有些难看。

对冯氏,太皇太后非常厌恶!

因为,她知道,冯氏是可能伤害她的爱子扬王的。

元丰二年,爱子赵颢所居住的宫阙失火,赵颢来到她面前哭诉,是王妃嫉妒,故意放火要烧死他。

太皇太后当时就怒了。

就想要废黜冯氏,并将之赐死。

哪成想,冯氏抱住了彼时还在世的慈圣光献的大腿。

慈圣光献直接干预,查清了案件。

放火的不是别人,就是赵颢的两个宠妃——她们和赵颢在宫里面嬉闹,不小心点燃了宫阙。

因为害怕朝廷责罚,就将罪责推给了冯氏。

尽管真相查清了,但太皇太后对冯氏的厌恶,却又更深了。

道理很简单——冯氏是赵颢的妻子,夫为妻纲。

丈夫要她受罪,她居然不受,反而跑去找慈圣光献告状丶喊冤!

叫她的爱子赵颢,不得不背上了『轻佻』丶纵火』的污名。

须知,在大宋,国家亲王在宫中纵火,是大罪!

太宗长子魏王赵元佐,本该是太子,但因为在宫中纵火,被认为发疯,废为庶人。

幼子赵元俨,同样因为在宫中纵火,而被降封端王,出宫居住。

有了这两个先例在,太皇太后怎麽肯让自己的爱子背上『曾在宫中纵火』的罪名?

奈何,彼时宫中当家做主的是慈圣光献,她只是媳妇丶晚辈。

先帝更是不断下诏宽慰冯氏,赐给许多财物。

这就更让太皇太后愤怒了。

因为她知道,只要冯氏在一天,那麽,赵颢曾在禁中与妃嫔玩火,最终点燃宫阙,事后不但不认错,反而诬陷发妻的事情,就会一直跟着赵颢。

这怎麽能行?

你为什麽不在丈夫问罪的当时就立刻畏罪自杀,背负一切罪责呢?

你只是失去性命而已,但可以保全丈夫的名声啊!

为什麽不肯?!

这就是元丰八年,先帝刚刚驾崩,太皇太后就迫不及待的下诏勒令赵颢与冯氏和离的缘故!

本以为,冯氏去了瑶华宫,只要随着时间流逝,人们就会淡忘这个事情。

哪成想,向太后又派人去了瑶华宫看望丶赏赐冯氏。

她想做什麽?

太皇太后不得不警惕起来。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