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9章 新世界的大门!(1 / 2)

加入书签

第309章 新世界的大门!

在苏允的描述之中,蜀汉的建立以及发展是让人欣喜且充满希望的,然而随着课程的深入,蜀汉偏安一隅丶封闭的缺陷渐渐暴露了出来。

而东吴的发展亦是如此,虽然占据了膏腴之地,但无险可守,最终还是让魏国步步紧逼,最终失了战略大势。

苏允并没有直接说大宋如何如何,但思想敏锐的师生,却是联想到了大宋,大宋虽然很是富裕,但亦是无险可守,乃是综合了蜀汉东吴的缺陷,思及至此,有志之士难免会觉得焦虑。

在这个过程之中,苏允穿插了诸葛亮在四川盆地里面的各种施政措施,间杂了诸多的经济理念,有听得懂的顿时意识到大宋朝的各种经济措施亦是存在不少的问题。

不过随着苏允的深入讲解,各种后世先进的知识被苏允揉了进来,太学师生们顿时一个个都感觉脑袋很痒,感觉又长了脑子一般。

苏允深入浅出的讲解,将一个讲三国的课堂,变成了一堂综合的治国理政课程,或者说是一堂大战略课程,博大精深的知识含量丶大量的乾货让太学师生从上到下,一个个都听得如痴如醉。

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无须苏允再去做别的事情了,单纯只是知识带来的吸引力已经足够这些师生对苏允油然而生出敬仰之情了。

这一次,所有人都觉得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被打开了。

甚至太学生之中有原本尊崇理学的,但在苏允的课程之中,他们发现,理学的理太虚无缥缈,而苏允所讲的这些,却是真正的经世济用。

无论是治国理政还是经济军事,苏允所讲述的这些东西,跟程颐等人只会从各种四书五经里面扒拉出来的理论来相比,他们发现程颐等人的理学实在是显得有些腐朽了。

当然,不是说理学没有可取之处,而是苏允所讲述的这些东西,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细节,全都是清晰可辨的。

甚至苏允还用自身的经历给这些东西做佐证,也就是说,这些理论都是苏允亲身去实践过,被证实的东西!

而苏允通常还能够总结出来方法论,也就是指导人们用什麽方法去做这些实践的东西。

比如说苏允提出来用矛盾论丶实事求是这些方法论,又拿出来一些调查的方法,告诉太学生们,一旦对某些问题存在疑问,便可以用这些方法去进行调查取证。

到得此时,太学的师生们这才恍然大悟,这位能够在各个领域取得这麽多的成就,原来已经早就悟道了。

他所讲的这些东西,已经不是单纯的术,而是已经是近乎道了。

尤其是读过苏允所写的孟子集注以及四书章句集注的太学师生,对其理解更加得深刻,此时他们油然而生一种感觉:小苏学士,着实是学究天人啊!

课后,太学教授们找到了太学祭酒,要求单独给苏允开课,祭酒自然不会忤逆众议,祭酒也是朝廷大臣,自然知道苏允的情况。

虽说太后丶司马光等人有意将苏允排除出朝堂,但苏允毕竟是经义大师还是翰林学士,这样的人要讲学什麽的,自然是不能阻拦的。

北宋这点还是好的,大家就算是政见上不同,但你要传你的学说,那也不会阻拦你,比如说司马光不得势,那他就窝在洛阳写书,还是时常上书抨击新法,但新法一派也不会说那你书也别修了。

程颐两兄弟讲学传道,也对新法时有攻击,但也并不会被禁止传学。

因此,这个时候的文化氛围算是颇为宽松的,太学祭酒也不担心会因此而吃挂落,于是很爽快的答应了下来。

太学教授寻到苏允,提出了单独开课的要求,苏允自然是顺势答应了下来。

苏允已经意识到,这条路是正确的,从太学师生的表现来看,这个影响已经在渐渐发酵,等到某一日,一定会开花结果的。

苏允与太学约定好,两天上一次课,每次课都以公开课的方式来开,而且还提出一个要求,无论是太学生也好,外面的读书人也罢,只要愿意听的,尽皆可以进来听讲。

太学这边倒是没有什麽问题,无非便是提供一个场地,然后安排人盯一下,别让那些进来的人到处乱跑就行了。

苏允与太学敲定了公开课,然后开始系统的备课。

这一次,他无须再借用三国演义的壳子了,因为已经有足够的群众基础了。

有太学师生这帮拥趸,接下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

如此一来,就不必用三国演义这样的噱头了,直接上乾货就是了。

苏允打算直接开讲《四书章句集注》,从孟子集注开始。

实际上有许多人都有所误会,以为苏允的《孟子集注》与《四书章句集注》是两部书,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四书章句集注是四部书。

四书章句集注包括孟子集注丶论语集注丶大学章句以及中庸章句。

苏允之所以选择讲四书章句集注,是因为他所写的《四书章句集注》,不仅是将四书正本归原,还将后世的先进的哲学思想,包括阳明心学丶毛列主义等都给糅合了进去!

可以说,这四书章句集注四册书里面的理论,甚至拿到后世都不会过时,更别说在这千年之前的大宋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