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34章 怎能说是打白工?(2 / 2)

加入书签

申用懋选择用数据说话:「二弟来信说,截止到上月为止,林氏集团直属产业已经占据扬州盐业份额的百分之六丶苏州丝织业的百分之十五丶松江府商品棉布的百分之八丶苏州府钱粮徵收业务的百分之十五丶苏州府米市的百分之三十丶苏州府大型工程的百分之二十。

而上面这些产业,都有咱老申家的股份啊!所以父亲你怎麽能说,自掏腰包打白工呢?」

申首辅:「.」

是不是自己身居高位太久了,已经脱离了实际,看不到基层的现状了?

听说当年弘治朝的大学士王鏊致仕回苏州后,弄了三个园林,自己怎麽也不能比王鏊差吧?

申用懋又说:「对了,二弟信里还说,虎丘徐家仗着与我们申家的特殊关系,总是与林九元不服气。

林九元万般无奈之下,烧了拙政园的前院,他们才稍微消停了一下。

所以二弟希望,父亲你出面与虎丘徐家的家主徐泰时谈谈,警告一下他们不要继续作死了。

还有,林九元说拙政园太大了,占地二百亩纯属浪费,而且徐家根本无法在如此大面积里完整修缮。

应该让虎丘徐家分出一百一十亩,送给本地有德有望之人,仔细修缮园景。」

申首辅有点纳闷的问:「为什麽是一百一十亩?」

申用懋答道:「据二弟猜测说,当今苏州园林最大的就是拙政园,二百亩。

第二大的就是原怡老园和东庄旧址,都是八十亩地。

如果从拙政园切出一百一十亩的话,原拙政园就只剩九十亩,而切出来的一百一十亩就足以保证成为苏州新的第一大园林。」

申时行久久无语,自家儿子对林泰来心思的揣摩力度,都踏马的快赶上自己对皇帝的揣摩力度了!

申用懋便问了句:「能办麽?」

申首辅想了想刚才听到的一大堆经济数据,咬牙说:「办!」

申首辅在公事上不含糊,在私人事务上一样不含糊,被清流势力骂也不是没原因的。

临近新年,九州同庆,无论京师里的人怎麽埋怨丶憎恨丶欣赏丶想念,暂时都影响不到远在苏州的林泰来的心情。

这个新年可能是林泰来穿越以来,最为热闹和欢乐的新年。

去年过年的时候,他还在京师为了会试而打拼。

林二哥也从扬州过来了,兄弟四人齐聚在沧浪亭林府守岁过年,再下一辈也有将近十人了。

林国忠林老爹早就升级为了林太公,不升级也不行,已经没人敢随便用林老爹这个称呼了。

除夕夜,全家三代男女老少二十多口人一起汇聚在中路大厅。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林家如今也有了扑面而来的富贵气象。

但是家人之间的闲谈,还是不失质朴,林太公揪着林阿四问道:

「别人都说你是九元真仙,我就假装信了,但你说过的双季稻到底准不准?

我今年在家里侍弄的几分地,又没成功种出双季稻。」

林泰来答道:「一定可以!只是需要反覆试验,花费十年八年也有可能!神农尝百草的道理,老爹你应该懂吧?」

林老大又凑过来问道:「为何又要整修新园子?」

林泰来豪气的说:「我们林家未来要做苏州第一豪门,就应该拥有苏州第一的园林!」

林老大主要不是想说园子,也不关心是不是第一豪门,而是谈自己儿子的事情:

「长哥过了年就十五了,几近成年,也没个定性,什麽本事也没有。

我说了也不听,劳烦四弟帮忙管教管教,他也就怕你了。」

林泰来建议道:「让他练练武,将来考一下武举,再进入苏州卫?

如今在苏州卫还没有姓林的人,按大明的规定,十六岁就算成年可以混武职了。」

林老大想了想后,答道:「挺好,就是劳烦四弟出把力提携一下了。」

这时候,林泰来就想起了自己的儿子们,这具体婚事到现在还没敲定。

他转眼看去,正好看见范氏丶黄氏两人大过年的也不闹了,正和白秘书丶孙怜怜坐在一起说话。

于是便走过去问道:「你们两个想好了没有?谁与申家结亲?谁与华亭徐家结亲?」

黄五娘为难的说:「奴家也想不出,到底哪边更好。」

她心里怕的是,选了一边后,再过若干年被另一边的范娘子比下去,那就没面子了。

其实范娘子的心态也差不多.

林泰来头疼的说:「明天就是新年了,后面还要去申府串门拜年,所以今晚必须要定下来!

如果你们拿不定主意,那就抓阄!一切看天意!」

事不关己的白秘书和孙怜怜一起笑道:「这个法子好!」

随后由白秘书写了两个纸团,混在一起后,让黄五娘和范娘子去拿。

一人选了一个纸团,众人打开看去,只见黄五娘手里的纸团写着「徐」,而范娘子手里的纸团写着「申」。

落子无悔,尘埃落定!

于是林泰来对范娘子说:「过两日去申府拜年串门时,你跟着去,把九一也抱上!」

家人们都知道,林泰来过完年就又要去京师了,但是过年时没人提这事。

所谓宦游就是这样了,不可能一直守在家里和亲人身边。

如果是普通的妻妾,跟随丈夫去外地或者京师赴任也没什麽,在京师安家多年的官员也比比皆是。

但林泰来的妻妾都太不普通了,每个人手头都有一大摊很关键的事业,实在离不开苏州。

就算她们能舍弃事业,跟随林泰来去外地赴任,林泰来也不放心让别人接手那些事业。

所以陪着林泰来去京师的,只能是白秘书,没有事业反而能获得行动自由。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