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5章 师出有名(6k)(1 / 2)

加入书签

第295章 师出有名(6k)

俞兴这一趟的行程安排很满。

开会,交流,见人,以及,算是到蓉城的小考察。

鹏城这边的事情一结束,他立即就在3月16日到电子科技大学拜访这边的教授专家,而且,还带上了昨天张勇提到的从这里毕业的孙浩。

俞兴本想着有没有机会探访探访「华夏微波之父」林为干教授,但对方现在没在蓉城,也就只能作罢。

同时,孙浩委婉的表示了自己的意见,认为俞兴这一趟除了关注基础的微波领域的看法,也应该听听通信领域的意见。

「俞总,如果真正要把毫米波雷达做出来,团队必然是要交叉配置的,得有射频工程师来搞高频收发电路,得有天线工程师来优化阵列天线性能,还得有雷达算法丶晶片设计……」

孙浩一开口就是滔滔不绝,明显心里已经有过反覆的考量。

俞兴尊重了这位的意见,找了找物联网丶无线传感器网络等几个方向的教授,更多是以投资人的身份旁听孙浩与他们的讨论。

虽然是苦哈哈的活,但场面只有四个字来形容——相谈甚欢。

甚至,有位副教授还表现了比较明显的愿意参与的兴趣。

公司还没成立,团队还没搭建,投资只是意向,这种情况下都能有兴趣过来一起做……

俞兴与孙浩结束拜访之后一起漫步在成电的校园,他谈起了自己的这种观感。

「俞总,已经很不错了,在我看来,这是公司即将成立,团队快要搭建,投资人表示了罕见的兴趣,哈哈。」孙浩很开朗,「再说了,俞总,我们就是学这个的,如果可以,当然希望能够施展所学,做出来自己的东西。」

他机敏的问了个问题:「你可能觉得我们做这个的前途一般,那我也奇怪你去年为什麽要冒着与企鹅竞争的压力做微信啊?」

俞兴笑了笑,诚实的说道:「我赚钱的把握比较大,所以才做的,就算失败了,我还有一家运营不错的网站。」

孙浩乐观的说道:「是啊,我们也有退路啊,就算失败了,也能回去打螺丝。」

俞兴觉得这位比昨天见的张勇要更有趣一些。

他聊了没几句,手机上忽然显示了毕胜的来电。

俞兴示意自己接个电话,往旁边走了几步才接通道:「毕总在哪里发财呢?怎麽忽然想起给我打电话了?」

「我再怎麽发财,还能比得上搅起腥风血雨的俞总吗?」毕胜笑道,「知道俞总乾的都是大事,我平时没事也不敢打扰啊。」

俞兴听着这话:「那这就是有事喽?」

「你肯定知道企鹅在和电商合作的事。」毕胜斟酌道,「他们也找我了,你觉得怎麽样?」

俞兴只转了一秒钟的念头就笑道:「这不是好事吗?你想从我这里听到什麽答案?反对?坚决反对?」

毕胜有些惊讶:「你又是哭马,又是游说阿里,我还以为至少是……」

「微信都卖了,况且,这是乐淘网的事,我觉得你都不应该给我打这通电话,唔,好吧,既然你打了,那我觉得如果你要和企鹅合作,那就要它的流量,不要它的钱。」俞兴顺口给建议,「多谈流量,企鹅现在正是急的时候,乐淘网是搞垂直电商,是做尾货,只要流量够多,那就可以凭藉做出来的营收再找投资人要钱。」

毕胜思考了一会,说道:「听说企鹅现在到处找合作,但也有人拒绝了,我打听了一下,唯品会就没接受。」

俞兴很难不惊讶:「为什麽?企鹅开的条件很严苛吗?」

毕胜答道:「我这边还没具体接触,就是电话里聊了聊,但每家的条件肯定是不一样的。」

俞兴踱步思索,好一会之后给出了新的建议:「毕总,虽然不清楚唯品会为什麽拒绝,而且企鹅现在估计也不会搞排他式的合作,那我觉得这就还真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另外,如果企鹅的条件严苛,我教你一个方法。」

毕胜洗耳恭听。

「我是独董,我是投资人。」俞兴提到之前刚被毕胜说过的身份,「你可以说我很生气这种潜在合作的可能性,说我在阻挠这件事,或者什麽有我无他之类的东西,然后看看企鹅那边会不会有什麽条件让步。」

毕胜很惊讶:「这……这行吗?」

俞兴很自信的说道:「我是挺遭企鹅恨的。」

随即,他又补充强调道:「乐淘网的发展是另外一回事,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还是不看好企鹅用流量和资金在电商领域发起的进攻,阿里在PC领域很稳固,而企鹅已经用自己战略迟缓的代价给阿里上了生动的一课,任何来自移动端的电商异动都会被阿里注意的。」

这是俞兴抽空琢磨企鹅反击的小结论。

正因为企鹅如今的战略窘境,阿里一定会正视PC转向移动的变革,而这可能是目前阶段有机率动摇它市场的切入点。

至于京东那种B2C,重资产的运营很大程度上是看自己运营的水平,阿里的淘宝商城B2C保持稳定的发展,也一样能拿到用户。

俞兴与毕胜聊了好一会企鹅以及移动网际网路的发展变化。

等到挂掉电话的时候,他仍旧有些意犹未尽,还没走两步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企鹅那次请自己过去参加的战略研讨会是确定要以资本+流量进行转型的。

然而,这种转型的方向因为阿里微信的威胁而变成了进入电商领域,那麽……如果战略没偏移,它原本通过资本+流量投资的公司都在哪里呢?

俞兴考虑片刻,感觉微信这一刀扎的有点深了,很可能是内出血。

他把手机塞口袋里,大踏步的走向孙浩,招呼道:「走,孙总,请你吃饭,吃完饭我就得赶晚上的飞机连夜回去了,后面的论证会有个小团队和你们对接。」

孙浩跟上俞总的脚步,问道:「怎麽算论证成功?」

「放心吧,肯定不会要求你们百分百的做出来东西,创业和投资嘛,没有一定成功的事。」俞兴真诚的说道,「我自己也做过好几个项目,知道大家的心情,我只是希望咱们不要浪费彼此的精力与时间,不然,平白无故的花几年时间,最后一无所获,我损失的只是一点钱,你们损失的是一段有着无限可能的人生。」

孙浩听着这样的说法,由衷的说道:「俞总,你真有钱。」

俞兴笑道:「原本我没这麽觉得,但和你们碰了碰才忽然发现,咦,有钱还真好哈。」

孙浩哭笑不得,但这一行能有人过来投钱确实已经……很好了。

论毫米波雷达的市场需求,欧美厂商有自己合作的供应商,而国内中高端车的发展还任重道远,真把东西做出来也得有很多车能搭载才行。

论毫米波雷达的利润,现在应用在奔驰S级等车上的也就几百美元一个,后续如若出现国产突破,价格必然下调,利润空间也就相应的被压下去。

所以,俞总的这笔投资……

孙浩在晚餐的时候还是忍不住谈到了自己的看法,随即得到俞兴的答案。

「是可能不赚钱,或者说,赚不到太多钱,但是,没事,我这投资是战略性的。」俞兴笑道,「你们不用悲观,如果越早做出来,你们越有希望赚到更多的钱,要是达不到期望,我这边搞成功了也可以收购你们,最坏的局面是我这边没成功,你们那边也马马虎虎,所以,一起努力吧。」

孙浩深以为然。

俞兴结束与孙浩的会面,连夜赶回申城,还需要处理百晓生上市的工作。

这一趟如果不是来参加鹏城的会议,像张勇丶孙浩他们应该是到申城来见自己,但既然飞来了,那也就顺便谈一谈。

总体来说,供应链的不成熟是早有预期的,但简单的筛选一遍,不少环节已经有萌芽,乃至有些突破了。

不过,自己这边的电车考察与验证团队还需要扩大规模,每个方向至少需要2-3个熟悉业界情况的人来对接,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

俞兴计划用3-6个月来完成对国内供应链的梳理和初步投资,然后再考虑打出项目成立的旗号。

百晓生上市前的筹备比他想像的要多,一方面需要进行合规的架构改造,搭建能够海外上市的VIE,另一方面还需要做财务的规范和审计,等到这些搞完就是找承销商,不过,这部分会有来自IDG的协助与介绍。

俞兴密集的见人丶沟通丶开会,连续忙了一周才缓了一口气,然后又接到舅舅的电话,正式的提出做大做强的目标。

周日下午,俞兴把位置定在红隼所在的金融中心,提前抵达办公室,等待舅舅楚金祥的到来。

「很忙哈,俞老板。」刘琬英最近也比较忙,一直在看移动网际网路的项目,昨天刚飞回申城,「那个毫米波雷达的确定要投了?」

「我这边已经口头上答应了,合同没签,钱还没到,但他们已经在拉人搞团队了。」俞兴笑道,「这群人做事还挺……算是实在吧,另外,他们想和成电合作,嗯,这个还得再看看是什麽方式。」

刘琬英知道这个项目的大概情况:「一个零件都这麽大费周章,成本也就几千块钱。」

「对一辆中高端定位的车来说,这个确实不多,问题在于,就算翻倍花钱买,人家也不卖给你啊。」俞兴这麽说了句,随即又把制造利好那套说法搬出来。

刘琬英对于这种思路自然理解的格外迅速与彻底,但结合前不久对企鹅的制造利空,顿时忍俊不禁:「好你个俞兴,现在搞起来这种制造利好的事情,你忘了你是空头了?我回去就把过山峰的东西全都注销了,让你当一辈子的多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