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1章 破天荒的改革方案,一石激起千层浪(2 / 2)

加入书签

虽然说枪打出头鸟,但是出头鸟的机会也要多很多。

只要做好了,江辉就算是在业内树立起了一个标杆。

……

江辉要搞大动作,那肯定是要跟朱建生事前沟通一下。

当天晚上回到家,他就拿出一机部发出来的文件,跟朱建生聊了起来。

「你想要承包朝阳摩托车制造厂?这可是一家濒临倒闭,没有多少核心设备,也没有多少专业技术人员的工厂呢。」

「这麽一家工厂,你承包下来干什麽?」

虽然朱建生之前已经知道江辉要搞一些动作出来,承包工厂这个风声,他也是有听说过。

但是现在选择朝阳摩托车制造厂这麽一家前途很不光明的工厂,他还是比较担心的。

要是江辉选择的是首都汽车摩托车制造厂这种当地的大工厂,那他还比较有信心。

只是这种大工厂,肯定不会轻易的拿出来作为这种激进的改革对象。

一机部也怕出乱子的。

「爸,我是这麽想的,朝阳摩托车制造厂现在没有什麽拳头产品,但是生产摩托车的架构是有的,也曾经模仿过一款摩托车产品,曾经卖的也还马马虎虎。」

「我准备在这个基础上,稍微改一改,生产一辆轻便摩托车,把能够去掉的东西都去掉,最大程度的降低生产难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质量稳定性。」

「然后把这麽一辆摩托车卖到阿国以及附近的国家,甚至出口到东南亚去。」

「当然了,如果采用普通的推广方式,肯定是效果不好。」

「但是如果把它当成游击战的利器,让它成为阿国人民反抗北极熊的工具,情况立马就会不一样。」

「甚至我还准备跟五机部的一些下属工厂沟通,双方合作一下,我们采购一批他们的产品跟我们的摩托车结合在一起,让它在战场上发挥出超乎大家的战斗力。」

一些华夏大规模生产的廉价战争利器,很多人还没有充分的意识到。

不管是煤气罐大炮,还是一些特殊的火箭弹,都有非常巨大的潜力去挖掘。

到时候跟自己承包的工厂的摩托车产品结合起来,绝对可以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出来。

「要是朝阳摩托车制造厂搞出来的新产品真的成功了,估计首都摩托车制造厂那边立马就会跟着模仿,国内的其他摩托车厂也会跟风,到时候岂不是局面又会陷入到不利之中?」

虽然朱建生还不能完全理解江辉说的那些方案,但是他还是选择了相信他。

只是要真的去承包一家工厂,今后会面临的一些困境,肯定就要提前的考虑了。

这个时候国内可是不存在什麽专利法的说法,你的产品出来了,别的工厂模仿抄袭的情况,那是很常见的事情。

甚至这种做法还会得到当地的鼓励和支持呢。

「只要我们推出新产品的速度足够快,各种创新思路足够丰富,其他人就只能永远跟在我们后面吃灰。」

「我也没有打算一直在朝阳摩托车制造厂那边待着,甚至我打算下一步淋淋那边搞定了港城户籍之后,就以中外合资的方式,把朝阳摩托车制造厂一半的股份卖掉,换取工厂发展的资金。」

「今后再进一步的把工厂的股份卖给员工,让它成为国内工厂股份制改革的先锋工厂。」

趁着朝阳摩托车制造厂的价值还很低的时候,提前搞一些大动作出来,虽然风险肯定是有,但是只要成功了,那麽江辉的事业就算是正式的启航了。

作为改革的先锋,特别是有港城的股份之后,许多事情应该会好做很多。

反正首都航食也是港城合资企业,朝阳摩托车制造厂需要承担的风险,也不见得有那麽高。

当然了,江辉也是知道这种变化是今后的潮流和方向,甚至在一些人的心中其实已经有想法,只是迟迟不敢提出来。

现在积极把这层纸给捅破了,对华夏的经济发展,也许更有好处。

在八十年代积蓄了更多的实力的话,等到北极熊倒下的时候,华夏这边能够吃到的蛋糕就更多。

要不然得话就只能看着美利坚等国的企业吃的满嘴流油。

「行吧,既然你已经有想法了,那就尽快的去行动起来。」

「不过这毕竟是破天荒的改革方案,到时候承包的条件好不好,你也得认真的考虑一下。」

「万一一机部那边设定的条件非常的苛刻,那就要再考虑一下是不是选择承包其他的工厂,或者过一段时间再考虑承包的事情。」

朱建生这麽一说,江辉松了一口气。

老丈人同意自己的做法,后面许多事情就可以顺利很多了。

……

就在江辉为一机部的这个新的改革方案奔跑的时候,不少人也是在讨论着这个改革的内容。

「何总工,你说一机部这一次是不是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

「清单中的那些工厂,个个都连工人的工资都快要发不出来了,这种情况下他们居然想着让人去承包这家工厂,确保工厂可以扭亏为盈,提高工人的工资和福利。」

「谁那麽大的胆子敢去承包这种工厂啊?」

唐日月端着一个搪瓷杯,跟来轴承车间视察工作的何清泉聊了起来。

「这个条件确实是苛刻了一些,不过如果条件很好的话,就没有什麽改革的意义了。」

「如果承包工厂的人不能让经营状况不好的工厂扭亏为盈,不能让工人的收入提升,那麽谁敢支持这样子的改革方案?」

「至于经营状况很好的厂子,更是不可能加入到这种改革对象之中。」

何清泉虽然也是一副看热闹的样子,但是看问题的高度肯定是比唐日月要高一些。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自己是政策的制定者,自己会考虑哪些东西,会担心什麽内容。

这麽一想,那麽本次政策上面的一些苛刻的条款,似乎就能够理解了。

如果这样子的条款之下,改革都还能取得成功,那麽绝对值得大规模的推广。

如果失败了,那也是一次没有什麽损失的尝试。

唯一的损失就是承包这个工厂的人,估计要背负一大笔债务了。

因为承包合同里头可是会明确要求相关人员承诺的盈利,如果没有达成,那麽这部分盈利的一定比例是要由承包人去背负的。

相当于你承包这家工厂,就是承诺了会盈利。

一旦承诺没有实现,那就要承担一定的债务了。

虽然不是承诺盈利10万元,到时候没有盈利的话,这10万元都要你负担。

但是哪怕只是负担10%,那也是1万元。

1980年的1万元,绝对可以让无数人望而生畏,能够压垮无数的家庭。

这应该本次改革最大的困难点了。

许多人就算是有想法试一试,有信心试一试,但是面对这种风险,也会选择退缩。

就像是后世的创业,家庭条件不好的人,哪怕是有许多想法,也不敢轻易的尝试。

反过来,如果是家庭条件很好,试错成本很高也无所谓,那就可以随便试一试了。

很显然,江辉就是属于可以轻易的承担试错成本的少数人。

「道理是这个道理,一机部的出发点也是好的。」

「只是这麽苛刻的条件之下,我感觉这一次的文件,最终可能白发行了。」

唐日月觉得如果是自己的话,无论如何都是不会去考虑承包一家这样子的工厂。

这个条件实在是太苛刻了。

除非是像首都汽车附件厂这种经营状况很不错,前景明朗的工厂,才值得去冒险。

「先看看情况吧,估计清单中的这些,肯定是有一些厂没有人承担的。」

「到时候一机部很可能会考虑降低一下承包的条件吧。」

「亦或是有哪个厂被人承包之后,局面很快出现了改变。」

「那样子才能刺激到更多的人去冒这个风险。」

不得不说,何清泉的这个判断还是很有道理的。

这也算是示范的意义。

本身这一批的工厂就是作为示范的存在,在示范清单之中其实也是需要一两家示范中的示范工厂的存在,那样子事情才能动起来。

何清泉能够看到这一点,一机部那边自然也是看到了。

「老秦,到现在为止都还没有收到任何人关于这一次改革的报名申请,我们是不是把江辉叫过来沟通一下?」

周建这一次是作为改革的牵头人在强力的推进这一次的事情,自然是非常希望能够取得成功。

所以心态上面难免就有一些患得患失了起来。

他怕申请的人太多,显得一机部这边给出的条件太好,被人攻击。

他也怕没有人申请,让他主推的这一个改革成为笑话。

那种纠结的心态,让他这几天都没有睡好觉。

「领导,改革的内容和清单工厂才公布几天的时间,大家肯定是需要一些时间去研究和调查了解。」

「我们要不要再等几天看一看?」

「如果还是没有人有动作,那麽就请江辉毛遂自荐,自己先提出来。」

「反正这个方案是他提出来的,这一次他在美利坚又挣了一笔钱,完全有实力去承包一家工厂。」

秦浩略微一思考,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