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11章 ,文学交流,心已飞(1 / 2)

加入书签

第511章 ,文学交流,心已飞

金庸是个爱书之人,藏书更是多,见到李恒小小年岁就有一屋子图书,被惊讶到了,

他本能地问:「这些都是李先生买的?」

李恒如实回答:「有些是自己买的,有些是托我师哥他们买的。」

金庸问:「我能看看吗?」

李恒笑着道:「都是一些文史类普通书籍,请随意。」

金庸同样身为作家,通过各种方式才获得拜访李恒的机会,能参观书房的机会,如今好不容易来了,碰到这种事情自然不会太客气。

他立在书架前,先是气定悠闲地对着满屋子书籍又细细过目一遍,随后手一伸,掏出感兴趣的书本翻了起来。

金庸在翻书。其秘书则拿着相机为他拍了几张特写照,记录此行的言行举止。

李恒没去管,随老先生折腾,请廖主编和余老师坐下后,三人面对面优哉游哉地喝着茶,十分惬意。

大约半小时后,金庸突然转身问李恒:「我观很多书都做了笔记,写了感悟,这屋里的书李先生都读过?」

那不是废话嘛,老子每天都要看书的,有些书甚至是老家搬来的,日积月累下来不说全部,当相当一部分还是翻过的。

李恒回覆:「还好,有些看过,有些是用来查阅写作资料的,还有些是我将来打算看的。」

金庸问:「这里一共有多少藏书?」

李恒回答:「大概1400多本。」

金庸先生顿了顿,心生倾佩地感慨道:「了不起!来之前我以为李先生是个小老头,

至少也是上了年岁。

在校门口初相识,李先生的年岁震碎了我的传统观念,认为李先生是个写作天赋超群的天才。

而直到翻阅了这些图书,我才明白李先生在勤奋上远远超出了我,我自愧不如。」

李恒内心得意,面上却平和地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五四运动以后,近现代有许多小说家是用中文写外国小说,而查先生则坚持用传统形式写中国故事,雄厚的文化底蕴远远超出了武侠作品形式。

我一直觉得,您的作品艺术结构不只是东方的,还继承了五四后新文学的创作手段。

作品不仅有娱乐性,更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这背后的艰辛和卓越常人无法理解,在这点上,值得我们广大同行学习。」

金庸夸他才情天赋满满,夸他勤奋。

李恒则反过来夸他开创了新形式,把武侠小说写出了新高度,写出了文学艺术。

都说人敬我一尺,我则敬你一丈。

金庸写了那麽多精彩的武侠小说,背后更是有过亿的书迷力挺,本该是春风得意。但现实却是,总有一些文化名人以通俗小说去批判他,批评他的作品只是一味取悦大众,只有粗浅的娱乐性,不入流。

这是金庸先生心中的一大痛处,

如今听到李恒这麽夸赞他,金庸心情立马大好,一时间笑容溢满了整张脸。

要知道眼前的年轻人可不是什麽阿猫阿狗啊,是写出过《活着》丶《文化苦旅》和《白鹿原》的超级牛人啊,其话的含金量到底有多重?只有他们这些拿笔杆子的人才明白李恒的伟大。

短短几句话就把金庸先生的情绪调到了最高处,

金庸开心地坐过来讲起了自已接触《白鹿原》的经历:「上半年,我忙完工作后,就电话问居住在羊城的一多年好友,问他内地文坛的情况?问内地有没有出版什麽好的书?

值得一看的书?

当时好友就非常隆重地向我推荐了《白鹿原》。

他向我介绍说:良镛,你运气好,现在问的恰到时候,其他书可以不看,但近期新出版的一本书非常有必要看看。

这是一本史诗级的文学作品,作者对民国时期乡绅群体的写法有着全新突破,把白嘉轩这位乡绅写成了一身正气丶刚正不阿丶为民请命丶受到乡亲拥戴的正面典型我当时一下子就来了兴致,要他收集整齐《收获》杂志期刊,邮寄给我。

我读完第一遍时,感觉特别棒,从书里悟出一个道理:低谷时,不弯腰,恪守道德底线,是品格的力量;顺境中,不骄不躁,低调做人,是一种格局。

意犹未尽,于是我马不停蹄读了第二遍。

等第二遍读完,我豁然开朗,惊出一身冷汗,我替这位作者担忧,这作者胆子真是大哎!」

书房诡异静了几秒,稍后大夥会心笑了。

李恒笑道:「查先生,这书您看懂了。」

金庸颌首:「《白鹿原》真是一本好书,百年难得一见的经典,李先生大才,我读完第三遍后,就有一种直觉,它会拿遍内地所有大奖。」

大奖?

《活着》只有口碑,没有奖项。

《文化苦旅》口碑一如既往的好,目前也还没拿奖。

现在不论是《收获》杂志也好,亦或是廖主编,还是余淑恒,都希望《白鹿原》突破桂桔,既有口碑,又能拿大奖。

甚至在一定程度,余老师和廖主编希望他获奖的心思,比李恒本人还要重。

廖主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李恒是《收获》杂志的扛鼎作家,过去两年,几乎是他一个扛着《收获》在前行,在销量上力压《人民文学》连续11期保持全国第一,这让社里上上下下所有人都跟看吃了一波大红利。

也让杂志社所有人都对李恒产生仰慕之情。

毕竟,能以一已之力压倒过去独霸业界的《人民文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可以说是一件非常难以想像的事。

过去从没有人想过,但李恒却完成了,不仅震动文坛,更是让整个文学界都刮目相看,对他保持一种崇高敬意。

不论是友好的,还是敌对的,至少在市场销量这一方面,大家都对作家十二月心服口服。

而余淑恒就不用谈了,《白鹿原》她几乎是全程陪同的,因为爱,她比谁都更希望李恒站在文坛最高峰。

《白鹿原》是一部关于男人野心的历史,也是一部关于女人命运的悲壮史。就像金庸读了4遍一样,每多读一遍,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就着《白鹿原》这个话题,李恒和金庸交流了许多心得和感悟,尤其是这位老先生似乎非常喜欢这本书,经常把李恒吹得飘飘然。

正所谓来而不礼非往也,当《白鹿原》聊到一定程度时,他适时把话题引向了武侠小说。

由于两人太过兴奋,还像武侠高手一样,还为金庸武侠中的武功和高手排起了名。

李恒道:「查先生的所有武侠作品我都看过,我个人认为,《太玄经》和《易筋经》

是神话级武功,突破武侠框架,近乎仙人功夫。其次才是《葵花宝典》丶《九阴真经》丶

《九阳真经》丶《北冥神功》和《独孤九剑》等等这一类的绝世级武功,它们达到了武侠界定的天花板,却没有突破到另一个层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