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3(2 / 2)
类似的运输机,苏国也有,最大航程能达到5000公里。
这个航程是什么概念呢?从苏国的首都到他们国家的首都,直线距离也不过五千多公里。
苏国的那款运输机还能搭载导弹、导弹运输车、火箭发射车等等。差不多两辆运输机同时行动,就能部署一支机动部队,还是带导弹的那种。
人家那个空中部队才是真正地实现了机动作战。
相较之下,他们国家的现状和国外的差距就很大了,根本就不能满足空军部队的发展需求。
“……咱们国家现在的空中运输机,正处于‘后继无人’的境况。所以,研究中型乃至大型的运输机,迫在眉睫。”
前面吐槽C-46是飞行棺材,洪亮还是一种半开玩笑的语气,说到这里,他的表情也认真了起来。
“目前我们研究的Y-6,目标很简单,先翻一番,无论是载重,还是最大航程,至少要比Y-5提升一倍!”
洪亮说“目标很简单”,实际上一点儿都不简单。
飞机上最重要的一个部位——发动机,Y-5上用的还是活塞发动机,马力才九百多。这个动力显然是不够的。
孟秋问道:“那Y-6呢?没有采用涡轮发动机吗?”
运用在飞机上,活塞发动机都能称得上是老古董了吧?
洪亮倒没有意外孟同志对发动机也有所了解,之前她发表的那篇说发动机的文章中就提到了涡轮增压发动机,只不过说的是柴油机而已。
当时他们正在研究Y-6使用的发动机,还从中得到了一定启发呢。
洪亮答道:“用了。Y-6就尝试采用涡轮发动机,不过目前还没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刚好走到一间实验室门口,洪亮指着里面道:“这里就是研究发动机的部门。”
孟秋隔着窗户往里看了看,叶总师和袁主任都在里面,除此以外,还有不少人,个个脸色都不太好看。
洪亮只看了一眼,便带着孟秋快速离开。
他叹了一口气:“进展估计不顺利,咱们先去其他地方看看吧。”以免打扰到里面的人。
孟秋点点头,沿着走廊往前走,要拐弯的时候,回头看了一眼,那间实验室的门牌上写着“动力组”三个字。
发动机吗?
她若有所思。
到基地的前几天,除了材料上的事,其他时间,孟秋都跟着洪亮在各组转,差不多把各组都跑了一遍,对运输组项目也算是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
基地研究所的人见她这样,有些疑惑,她不是搞材料的吗?怎么对其他组也这么关心呀?
或许是没参与过飞机相关的项目,第一次见,好奇?
应该是这样的,众人心想。
好奇的孟秋在将整个项目组逛了一圈后,打开了系统。
系统资料库中和飞机有关的书不要太多,光运输机就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本。孟秋仔细地比较了一番,看上了一本名为《“蓝鲸”解密》的书。
虽然名字写的是蓝鲸,但实际上这本书介绍的是一款叫“D-22”的运输机。
D-22运输机外号“蓝鲸”,有“空中桥梁”的美誉。
整架运输机机长六十多米,翼展超过七十米,高15.53米,货舱内容积超过八百立方米。
孟秋想象了一下,八百立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