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26(2 / 2)

加入书签

醒了, 接着看绿叶、蓝天、白云。偶尔飞过一两只蝴蝶,他会伸手去扑抓。

当然抓不住,他只能?眼睁睁看着蝴蝶飞走,憋着嘴,仍然不哭一声。

村人都夸许家生出了一个懂事的孩子,不会闹爹娘。

许父许母不必被小儿子操心,可以安心地耕田种地。

九月秋收时,他们?要缴粮纳税, 听说今年朝廷的赋税多加了半成。炽阳之下,他们?骂骂咧咧, 还是将裤腰带勒紧,在土黄的地里锄除杂草, 挥汗如?雨,顺着枯瘦的身躯淌下。

他们?有两个儿子, 要为这两个儿子操劳一生,想到以后要盖新房,要娶进两个媳妇,还有每日的家用吃饭,那得多少耗费啊。

他们?挥动锄头的动作更利索了,尽管劳累,但脸上都带着笑。

却不想小儿子在长至三岁后,还是不会说话,可急坏他们?了,忙带着孩子奔波到镇上去看大夫。

大夫说无事,就是说话慢些罢了,再等?些时候。

“且看这孩子的面相,以后会是个有本事的,做爹娘的不要急。”

许父许母哪能?不急啊,后头又?请跳神的婆子来,喂了小儿子一碗的灰符水下去,还是不管用。

会见人笑,就是不会说话。

他们?甚至都想,倘若真的不会说话,只要能?做事,挣口?饭吃,以后还是可以娶上媳妇、生上孩子的。

等?到小儿子长至五岁时,终于会说话了,但每回?只蹦出一两个字,村里人都惯于叫他二哑巴,改不过来了。

许父许母无奈,也早接受。

大儿子跟着一个瓦匠师傅做学徒,一年难得回?来几次,但学得真本领,以后便能?多挣上几两银子,比他们?种地的强多了。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他们?也想给小儿子找门事做,却到七岁,越长大,性?子越是孤僻,常自己待在一处。

只能?先给他找了个放牛的事,是附近一个有钱人庄子养的水牛。

傍晚夕阳西?下,还不见人回?家,准在哪里蹲着,拿根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

得扯着嗓子喊“二哑巴!回?来吃饭了!”

他们?也喊他二哑巴。

二哑巴今日新学了《三字经》的一句。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他坐在树墩子上,望着地上的字痕,低声默念着,想,可是“一”是从?哪里来的。

他冥思苦想,把先生说过的话再回?想,可先生都未提到过,同学们?也未问到。

先生说过:“我说多少次了,要多读书,要多写字,才能?真正明白这些圣贤书里的大道理,你们?爹娘辛苦劳作,把你们?送来我这处念书,你们?却不肯用功,怎么去参加童试!真是气煞我也!”

这是先生最常说的一句话,他记在心里。

于是他擦掉地上的那些字,用树枝一遍又?一遍地将新学到的道理写着。

“一”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二哑巴!回?家吃饭!”

忽地,娘的喊声从?远处传来,二哑巴慌张丢下树枝,站起?身,用草鞋底搓掉地上的字,往炊烟飘起?的地方?跑去。

到家里,吃着米面馍馍,喝着稀粥,他还在出神地想那句大道理。

“想什?么呢?”

爹问他话。

他低着头,无声摇了摇。

曾经有次,卖货郎经过村里,娘买了几尺粗布,却被多找了一个铜板。

为这一个铜板,爹娘商议说,等?下回?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