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32 章 亲教诲(1 / 2)

加入书签

跑到西暖阁才发现康熙不在这边,正在南书房接见大臣呢。

南书房就在乾清宫的西南面,可能因为这个原因才叫南书房吧。

现在这取名也够直接粗暴的。

胤祝在南书房外面看了会儿上面黑漆白字的匾额,抬脚进去,侍卫太监站立两边,全都目不斜视。

进去的时候他注意了下这距离,里面说的话大声一点外面这些人就都听清楚了。

难怪当日他在畅春园凌树一个宫里出来的能知道那么多消息,他们底下肯定有一个畅通的消息渠道。

只能说一句话,想要皇帝的身边没有秘密,根本不可能,除非皇帝亲力亲为什么都不让人伺候。

所以说当皇帝就是在被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监视着啊。

胤祝走进去,很自然地混到梁九功身边,梁九功感觉身边有个人影,一转头:嘎!

目视:我的十五爷,现在这个时候您凑过来干什么?

胤祝回视:听听最新机密。

一个身穿小狮子补官服的武官正在说话:“向南城征调了一千步兵过去---”

红顶子上装饰着一个透亮的红色宝石,看起来挺值钱的,不过现在玻璃珠应该和宝石等价,如果系统能奖励玻璃珠,拿出去卖不知道会不会被疯抢。

步军统领托合齐感觉到一道视线一直在自己身上,禀报完了就装作随意地看了一眼过去。

是一个穿着很普通---不对,这一身缂丝布料的衣袍,在皇宫里也很少见,电光火石间就猜出了这人的身份。

托合齐面不改色撤回视线,垂头等待上谕。

康熙揉了揉眉心:“大阿哥府要时刻注意,朕知胤禔的性子,素行暴戾,一定不肯就此安心被圈,有什么异常随时报上来。”

胤祝抽了抽嘴角,老头这是心虚了吧,直郡王可没有亲口发表过刺杀太子的话,都是你给安上去的,还有什么镇魇器物,八成也都是些似是而非的东西。

按照这个思路想来,大哥很可能不甘心,伺机而起。

人家这些年的直郡王也不能是白当的,要不然能在太子被废之后如此积极的图谋储位?可惜老头儿根本不属意于直郡王,当然要抓住任何一个可能的把柄将人打压下去。

打压下去了吧,又担心直郡王依稀不甘心,恐怕老头儿还怕被儿子报复。

就,挺天家无父子的。

可惜,直郡王大哥在被圈禁之后一直到死都没有任何异动。胤祝看来,这一定是对老头儿失望乃至绝望了。

托合齐愣了愣,郑重领命:“奴才一定密切注意。”

康熙看向胤祝,不知为什么,胤祝一下子领会了老头儿的意思,站出来一步说道:“我大哥到底是皇子,你们注意是要注意的,但也不要随便欺侮人,也不要觉得我大哥被皇阿玛厌弃了就随意唬弄他的吃穿住行。再怎么,大哥都是皇阿玛的第一个儿子。”

康熙:---

后面这句话就不用说了。

这孩子还是不知道上面的一句话底下能琢磨出多少意思来。

托合齐听了,小心觑着皇上脸色,却见没有任何不豫之色,马上说道:“十五爷说哪里的话,谁敢作践大阿哥。”

康熙摆摆手:“都下去吧。”

人走了,才指了指对面的位置让胤祝坐下。

胤祝说道:“皇阿玛,我说的没问题吧。”

康熙点头,道:“大体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最后一句话,可能会给一些人无谓的希望,朕现在放了胤礽,某些想着从龙之功的人未必不会觉得老大还能起复。”

胤祝:说错话竟然能带来这么严重的后果,那以后还是别随便开口了。

康熙担心矫枉过正,笑道:“其实也没什么,朕毕竟不忍心底下的孙儿们受苦,他日稍加宽宥也会给人这样的错觉。让你说在明面上,跟朕暗中照顾他们效果差不多。”

胤祝真后怕了一下子,就怕一句话坏了老头儿的安排然后被打,这个爹可不是打个耳光或是踹一脚就行,会直接上大板。

正觉得臀部幻痛,又听到老头儿嫌弃地说:“你这胆子也太小了,说出去不像朕的儿子,以后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看不惯什么就说什么。”

胤祝的眼睛微微睁大,这么宽容?难道是要引蛇出洞他。

他可是一点野心都没有啊,绝对没有想要皇阿玛屁|股下那张金光闪闪龙椅的想法。

康熙突然板起脸道:“胤祝,还不遵旨?”

胤祝忙说道:“行行行,儿臣遵旨。儿臣以后就当一个没脑子的,想什么说什么的人。”

那不成了十四哥吗?

“那样不成了老十四了,”康熙不满意,“朕只是准你代传天子善言。”

这样就能保证以后无论哪个儿子继位,都不会因为胤祝的神奇而对他动杀心。康熙以自己作父亲的心,很不相信其他儿子。

一个个都是“不想当皇帝的皇子不是好皇子”的货色。

但凡有一个能真正领回他的心意,也不能让他在储君之事上如此难为。

在他看来,胤祝和其他所有儿子一样都是他的儿子,即便是做了捅破天的事,父亲也不会对儿子动杀心。但他们对其他人来说,就只是兄弟,甚至还不一个娘,忌惮、恼恨甚而是想要夺取胤祝身上的宝物去杀他都很有可能。

要保证十五以后安安稳稳,不仅要保证他能接触到一部分不会被人觉得有威胁的实权,还要保证胤祝对他们一直都抱有着极大的善意。

曾经在查凌普一案中老八到处用他的宽容施恩博贤名,康熙的确是生气,但此时他在教胤祝为自己博善名的时候,却只担心十五做不到老八那样自然。

可能是这些天十五真在他这边刷到了不少好感吧。

“刚才那人,你能猜出来是谁吗?”康熙问道。

胤祝还在想刚才的问题呢,听到这话,想都没想道:“九门提督步军

统领。”

康熙满意的点头而笑:“还算有点脑子。”示意面前的点心让胤祝吃,“梁九功,去传膳吧,今儿在南书房用膳。”

梁九功揣着自己的小心脏离开了,到门外挥着拂尘赶了赶,让两班太监和侍卫都站得远一些,然后回头看了眼迈着快速的小碎步离开。

胤祝吃了两口三色马蹄糕才看出来老头儿刚才是支人出去,虽然听到秘密很危险,但不知道老头儿要单独跟他说什么还是有点小兴奋呢。

“皇阿玛,您有什么事要交代儿臣?”

两双眼睛里就差写上跃跃欲试了。

康熙失笑,说他胆大吧,有时候胆小的还不如门口的太监,但说他胆小吧,还什么都爱打听。

“托合齐,属万琉哈氏,也是你十二哥的舅舅,万琉哈氏兄妹出身微末,能有今天皆是朕一手提拔,这么些年他们一直都恪守本分只知有君而不知其他。

因此很多事朕也放心交给托合齐,但到底不是自己人,无论多相信都要防着他一些。

而托合齐这个人,有才干有头脑,虽不能说有卫霍之才,在这满朝武将之中也算特别突出的。但一般这样的人都不甘于平凡,一旦飞黄腾达,往往不知满足,朕只怕这提携之皇恩早晚也会被他们弃置一旁。这么多年人上人当着,托合齐早已忘了朝乾夕惕反省自身,朕手边已经堆了十几本弹劾他的折子,什么纵仆行凶收受贿赂之事不胜枚举,只是念着他早年随性出征的功劳和定嫔的生育之功,才一直摁着不表罢了。”

胤祝手里的马蹄糕已经吃完,但因为听得太认真,还忍不住继续咬了一口,就把自己的手指头咬了。

康熙:---

胤祝:---

“咳咳,没想到看起来小白花一样的十二哥竟然有个这么厉害的舅舅。”胤祝重新拿一块糕点,一点点磨着牙,“不过贪污受贿纵奴行凶您还不办了他,留着攒粮食过年吗?受贿啊,我在乡下的时候最恨的就是贪污腐败的官员。”

小白花。

想到十二那孱弱兮兮的表情,有够贴切。

十五说的这些话很对,康熙很满意,但是却充满了少年意气,没有涉及到大局的考量:“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的。罪证齐全,办了托合齐这个步军统领容易,但让谁接替呢?托合齐再不堪,对朕的忠心却是还在的。”

胤祝:“只要有忠心就可用呗。”

然后抬手挡住脑袋道:“皇阿玛是您让我有什么说什么的,不能打人。”

康熙盘膝脊背端直地坐着,却还是轻轻松松抬起手在胤祝额头拍了一下,“你要记着,处于上位的人,不能只以意气做事,很多时候都要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敢苟同,”胤祝坚持说了出来自己的真实想法,“皇阿玛,您跟儿臣说这些,不会是想让儿子当太子吧。”

康熙:叫你有什么说什么,你还真敢什么都往出说。

要不是看在词条的份上,这样的朽木朕还不雕了。

不过说句实话,胤祝这些大逆不道直来直去的话不仅没有触怒康熙,反而还让他心头畅快,更加信任了这个儿子几分。

胤祝是真的对那个位置没有想法,甚至视为畏途,这是其他任何一个儿子都做不到的。

康熙有点理解词条这样的神奇之物,为什么会降临在胤祝身上了。

“其他的安排以后再说,等你的身子骨养得壮实一些,朕就给你在步军统领衙门安排一个官职,你跟着托合齐好好学两年。”

胤祝惊悚了:“皇阿玛,儿臣这个病秧子身体,连最小的弓都拉不开啊。”

康熙就问:“那你是想干文职?”

胤祝:“儿臣是您的儿子,皇上的儿子啊,就不能混吃等死吗?”

文职武职都不想干。

康熙拍桌子:“荒唐。”

胤祝想了想,把声音压得低低的:“皇阿玛,难道您其实是想让儿子去做九门提督?”

刚说那么多都是对托合齐的不满,还让他去跟托合齐学习,这不就是让他去顶替托合齐吗?但是清朝根本就没有皇子当九门提督的先例吧。

这要是皇子拿着京城防卫大权,造反还不跟喝水一样简单?

老头儿真有这么信任我一个刚回来的?

再说为什么信任我呀?难道是看在我一点势力都没有的份上,咱在江南还是有几个好朋友的啊。

这架势,恨不能让他能节制以后的皇帝了。

幸好他知道以后的皇帝是自己四哥,而四哥最重的就是真心,只要真心对待四哥的都不会被辜负,要不然康老头这样的,他现在就装病回江南去了。

康熙恨铁不成钢:“胤祝啊,有些事知道了也不要说出来。这件事你心里知道就行。现在你大哥圈禁了,朕的身体也好得差不多了,朝局应该还能稳定几年,你不用着急,慢慢的调理身体。”

这意思就是托合齐还不着急办,啥时候需要他上去了啥时候再让人下去。

这可太---那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