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7 章(1 / 2)

加入书签

第17章

次日,沿海代表们踏着晨曦姗姗来迟。

两辆双轮木车,拉车的动物似牛非牛,似马非马,肩高至少有一米半,体格非常健壮,性格却很温顺可爱。

尤其一双大眼睛圆溜溜的,睫毛极长,上眼睑还有一条细长的黑色斑痕,活像画了眼线,怪俏皮的。

有孩童试图跳起来摸它们的耳朵,它们也只是很好脾气地打个响鼻,继续吧嗒吧嗒啃草,偶尔甩甩毛茸茸的尾巴,驱赶讨厌的蚊蝇。

一行八人,每辆车上四个,两人轮流驾驶,两人一攻一守警戒,是非常典型的小队作战模式。

她们风尘仆仆,神色十分疲惫,但精神倒还好。

据斑秃托尼探听,她们来的路上发大水,地面塌陷,被迫等雨停后又绕行的,还损失了一些货物。

带队的是个看上去二十来岁的年轻姑娘,脸蛋是渔民特有的黑红色,她正与绿藤、石斧交涉,问可不可以暂时赊一点……

她们足足损失了两大袋盐、一包漂亮的海珠、贝壳,剩下的货物换不回足够过冬的皮毛和肉干。

海边的冬天太冷了,上次还有另一个群人同行,可这次,只有她们。

另一个弱小的部落没能熬过冬天。

商量的结果暂且不提,单从那个姑娘松了口气的样子来看,应该坏不到哪里去。

盐车的到来就像最后一块拼图归位,次日一早,集市便正式开业了。

一夜之间,浩瀚森林的外围树荫下就冒出来好多小摊,灼热的空气中充斥着热烈的讨价还价声。

如今这一带已经聚集了一千多人,哪怕大家都压低嗓子说话,也会吵得耳朵痛。

真是梦回菜市场。

云漠躲不过,索性加入,穿着藤部落送的长袍混在人群中凑热闹。

她准备先观察下行情,然后再确定到底要卖什么。

最受欢迎的货物是药材、皮毛和盐,贸易也大多围绕这几样展开。

而以虎部落为例的几个比较强大富裕的群体,还会挑选一些昂贵的织物、调味品,以及金属武器。

是的,云漠惊讶地发现了锻造武器!

小小的摊位前聚集了很多人,狂热而痴迷地议论着那10多把金属器,却迟迟无人成交。

轻盈细长的双手剑,沉重宽厚的重剑,放着寒光的尖锐矛头……

都是工艺水平相当不错的铁器。

云漠愣在当场。

她再次回想起那把石斧,以及精灵们夜巡时佩戴的匕首和通讯银哨。

无数画面像被惊飞的鸟,“扑啦啦”拔地而起,搅动满地光尘,终于将那些无形中被忽略的问题带到明面上。

其实第一次与石斧等人偶遇时,云漠就该有所察觉。

但三人小队的装扮太有冲击力,以至于云漠当场先入为主地产生了这样的结论:

妈呀,我被流放到原始社会当野人!

现在

回想起来,石斧曾经一口气说出好几个长句子,见云漠确实听不懂才闭了嘴。

那些句子有明显的规律和韵律感,说明人类已经创造出成熟的语言,甚至是文字体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成熟的语言体系的孕育需要高度社会化、文明化的稳定大环境。

这显然跟她们野生又原始的生活方式相矛盾。

后来云漠遇见精灵,发现精灵早已进入金属时代,金属匕首的配备和应用相当普遍。

而且精灵们有明确的领地,有清晰的上下级之分,还有运作流畅纯熟的警备系统……

话痨精灵紫叶不止一次说起自己的树屋,也提到过类似学校的配置。

那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种群,而是成熟的国家构建。

精灵和人类靠得这么近,人类会不清楚邻居的发展水平吗?会不清楚高延展性、高锻造性的金属武器优于石器吗?

以人类的生存本能,一旦发现好东西,就一定会想方设法的学习,然后得到。

但云漠见过的人类范本太少,不能作为参考标准,当时又被魔法教学占据了全部身心,那些疑惑只是冒了个头就搁置下来。

而现在,在集市上,一个又一个矛盾点接二连三地冒出来:

无论是人们的日常行为、群体交流,还是巡逻警戒、买卖贸易的安排等等一切方面,都展现出了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

金属有很多种,单纯铜器的应用不能说明什么,但成熟的锻造铁器势必会极大提高生产力,迫使社会变革。

种种迹象都表明,这片大陆的人类应该早就进入了更高层次的“村落化”“城镇化”生活,甚至可能出现“国家”的概念。

那么问题又来了:

为什么一群文明人要保持野生状态?

尤其是武器装备,为何对比精灵如此落后?

这不符合逻辑,更不符合群体进化规律。

太多不合理的疑点如雨后蘑菇般“噗”“噗”直冒,云漠怎么都想不明白,简直要好奇死了。

她恨不得现场抓一个人来问,但偏偏又是“活哑巴”:

她是真的不会说人话!

大树托尼?

别开玩笑了,它和它的小伙伴们也都只是三四十岁的孩子……

正苦恼间,云漠一抬头就发现了一张熟面孔:石斧也正惊喜地看着她。

此刻石斧也换了一件长袍,两手空空,没有携带任何武器,看着倒是柔和许多。

两人都习惯性开口打招呼,然后两脸茫然:

听不懂!

啊啊啊可恶!

石斧颇有些苦恼地抓了抓头发,模仿了下野猪的叫声,又做了个跑步的动作,然后回头,左顾右盼作诧异状,又看云漠。

云漠:“……”

她非常神奇地懂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