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5(1 / 2)

加入书签

趟。

金恩寺乃皇家寺院, 位于京郊以南, 与陈小果修行的五岳观隔山相望。

最近因为腹中孩子之事, 柳柒已有数日不曾安宁过, 今次来寺院,不过是求个心平气顺,得以摆脱现下的苦恼。

金恩寺建在山顶, 山麓有一条石阶直达寺庙, 足足有三千三百九十九步。

春日正好, 至山麓时,柳柒弃了马车沿石阶而上, 柳逢当即撑一把伞跟在他身后,劝说道:“三千多阶费时费力, 公子如今身体不便,恐有些吃不消, 还是乘车上山罢。”

柳柒轻撩袍角,淡声应道:“无妨。”

柳逢劝不动,只好陪着他一同上山,仔细撑着伞, 免教自家公子被太阳晒了去。

登山不易, 登上三千三百九十九阶的石阶更是不易。这条石阶除了供给寺庙的师傅练功之外, 鲜少有香客从此路经过, 主仆二人上山时除了碰见两位洒扫石阶的沙弥之外, 再未撞见任何人。

走走歇歇, 总算在一个时辰后登上了山门, 柳柒身上起了薄汗,呼吸也略有些急促,又歇息了片刻才步入寺庙。

他今日穿得特别素净,止一袭月白斜襟长袍,腰系绣鹤流苏束带,甫然瞧去,竟与寺庙的庄严莫名相融。

金恩寺香火鼎盛,每日都会有不少权贵家眷来此供香拜佛。左相柳柒人人识得,自他进庙之后便有不少人与之打招呼,他都含笑应了,待供完香之后,柳柒便应了慈济大师之邀前往慧心禅院品茗听禅。

小沙弥在禅院的了尘亭内布好了香茗与红泥炉,炉上热水滚沸,香炉烟丝袅袅,柳柒以攀膊束袖,耐心地点茶。

慈济大师抚得一手好琴,琴音通禅,每每听完他的琴都有种念头通达的意境。

了尘亭下有一口荷塘,四月虽不是荷花绽放的时节,但满池莲叶相接,也甚是悦目,偶有锦鲤跃然而出,仿佛听懂了慈济大师的琴音,无声相和。

一曲毕,柳柒业已点好了茶,他将茶盏双手奉于慈济大师,恭声说道:“大师琴技精湛,每每听琴都能受益良多。”

慈济大师接过茶淡淡一笑:“柳居士慧心通禅,与佛甚是有缘,万般修行皆为居士之造化。”

吃过茶,慈济又道,“柳居士今日至此,想是为红尘所困。”

柳柒微微抬眸,不动声色地问道:“大师何出此言?”

慈济道:“当知虚空生汝心内,开眼见明,闭眼见暗。”

柳柒微怔,默默饮了一口茶。

慈济大师这番话出自《楞严经》,七年前他来金恩寺时,慈济大师与他所讲便是此经,后来的岁月里,他每日抄写的经文也多是《楞严经》。

慈济又道:“听闻居士时常抄经静心,需知修行在于修心,尘心不除,尘不可出。柳居士困囿己心,无论听再多的禅、抄再多的经也无济于事。”

柳柒放下茶盏,起身来到扶栏处,池中锦鲤常被沙弥喂养,甫一见到人影便讨好般凑了过来。

他捻起几颗鱼食撒进荷塘,几不可闻地叹息了一声:“若我犯下杀业,此生便不可再礼佛;可我不这么做……必将生不如死。”

慈济捻拨佛珠,念了句佛经:“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

柳清素来禅心明澈,可如今却蒙了尘。他低头瞧向自己的腹部,里面那个正在日渐长大的小生命便是他的杀业之源。

杀心不止,罪孽不休。

偏偏这个孩子命硬无比,任他怎样下狠手都难以根除。

素来对世间万物都生怜悯心的丞相大人,独独对自己的亲骨肉铁石心肠。

柳柒闭了闭眼,旋即转身对慈济大师揖礼辞别:“承蒙大师点拨,便不作叨扰了,改日再与大师听琴煮茶、参禅论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