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13 章 院试开考(二更)(2 / 2)

加入书签

今天聊聊社区网格员、明天又聊聊人口普查,后天再聊聊建立指纹库的好处,外后天又谈谈教育和普法对降低犯罪率的好处……

□□嘛、经历过疫情的老百姓还是有点感触的。

降低犯罪率这事,规规矩矩念过书,并且根本不敢做一点出格事的曾经大学生牌咸鱼也很有感触。

接受过义务教育、还上过曾经吐槽无用的什么马列,毛概等大学思政四件套的好处,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来了。

即使狄先裕是个理科生,也多少能扯几句。

他绷着脸,显得面容肃穆。又人高腿长,有股子慵懒气,加之谈吐中展露出来的自信和政策,一时间,竟然让他看上去非常有大儒气度。

因为他够自信,表情也够唬人,再加上狄昭昭土匪式安营扎寨,提前披上的强悍滤镜。

一时间,就连咸鱼不想看案子说的那句“杜绝祸患于微末,不可悔之于已成。”都被奉为圭皋。

颖悟伯就不想费时费力地去破旧案,没看他一见到卷宗就皱眉、就面色难看吗?他早就想到前头去了,要防微杜渐,减少百姓作案!

不是有些官员那样空谈,只是喊口号,颖悟伯是真的仔细想过,考虑过要怎么做。

大善

甚至狄先裕因为记不太清上辈子细节,说得有些磕绊,说一会儿停一会儿,都被认为是当场思考,才思敏捷过人。

这样的思考和政策,竟然能现场思考,脱口而来。

而且每一处,听着好像浮于浅表,但仔细想想,又觉得藏着许多深意。

若狄先裕知道,他多半会嘚瑟。能不好吗?不好能成为大众政策,通用普及到他这种普通人都知道吗?

只是可惜他并不知道,还在为下次要怎么忽悠过去而有些烦恼,烦恼得多了,就挠头“嗷呜”狼叫一声,然后跑去欺负崽乐呵一下。

“颖悟一称,当之无愧。”荀知府在折子末尾写,他几乎要把狄先裕奉为知己,在隔三差五与咸鱼吃茶论政后,当晚回去都思索再三,然后将其整理出来。

荀知府偶尔看向狄先裕,都有些心痛,如此大才,竟然没有科举入仕,最大喜好竟然是吃喝玩乐,享受人生。

咸鱼:忐忑.jpg

他说真话没人听。

怎么忽悠扯淡,效果这么好?

***

咸鱼不解,咸鱼纳闷,咸鱼感觉打开了人生新大门。

咸鱼一边盛情难却地嗷嗷叫,一边回家逗逗小昭昭乐呵一下。

倒是有点别样的新鲜刺激。

日子这么一天天过,一晃就到了八月。

八月初七,院试开考当天。

即使是夜半四更天,也都有股燥意,人稍稍动弹几分,身上都会冒出一层薄汗。

狄昭昭倒还好,他自幼爱玩爱跑,即使是盛夏酷暑的天气,都挡不住他想要跑出去玩的心。

有时候玩得尽兴了,根本感觉不到天气到底热不热。

狄明和狄先裕就有点难捱了,都是平日喜静,不爱动弹,屋里摆冰盆的主。

狄先裕扇着风:“走吧,早点出发去贡院,免得等会儿太阳出来了,动起来更热了。”

两个小孩深以为然,趁着现在还算凉快去贡院,等真热起来才动,出一身汗,又要搜查夹带,怕是会着凉。

院试还是在南山府贡院进行,但主考官不是荀刚了,而是由朝廷派来的学政。

考试之前,倒是有长辈来信,与他们兄弟二人讲这名学政的性格,文风、喜好。

狄明和狄昭读过,也商量过,随后达成了一致:心中记得破题时稍微有些偏向,不至于写到主考官厌恶的方向就好。

至于改变文风,迎合主考官,那是不会的。

朝廷公布这次主考学政后,不少考生都急忙打听主考官喜好,却忘记了自己擅长的,才是最优秀的。

一旦贸然改变,也许本身八九分的水平,可能也就只能发挥个四五分了,再迎合又如何?

倒不如用自己最擅长的文风上。

从马车上下来。

按照流程排队进入贡院,狄昭昭感觉和县试府试流程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就是搜查夹带又严格了许多。

排队点验身份,又走到贡院里头与互保作保之人一起唱保。

狄明和狄昭进入贡院,准备院试时,京城也发生了一件震动朝野的事情。

头一天才传来云州小旱,发现蝗虫的消息。

第二天皇宫中一棵古树,就被雷劈了个正着,整棵树被劈成了黑焦炭。

消息遮掩不住,一夜间就传遍京城,并飞快向四处流散。

民间很快有了流言,蝗虫乃天罚,根在帝王,天欲罪之。!

渝跃鸢飞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

:,

:,

:,

:,

:,

希望你也喜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