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1(1 / 2)

加入书签

处,不然就不好拿捏了。

以往盛武帝总是对岑砚头疼,便头疼在这一点上,他在乎的东西太少,若是不愿意的,他也无法以利诱之去差遣。

冯公公赶紧道:“上京的路上,王爷都想好了,请功的时候就请封正妃,到时候婚礼可有得热闹了。”

盛武帝点头:“阿砚一向是最懂事的。”

定西王府封无可封,二次勤王,找个虚由头,总比让他拿着棘手好。

双方也都体面,很好。

冯公公背心又出了薄薄一层汗,不得不再次舌绽莲花,将盛武帝的注意力转移到婚礼喜事上,免得盛武帝动多余的心思,传出去又惹出更多的事。

毕竟这宫里,还有岑砚的眼线呢,他现在对岑砚,可是敬而远之。

不为别的,知晓了他的厉害,冯公公心里虚啊。

好在是多年的老人了,最后说了些赏赐名头,一场婚事也是喜事,顺带还能给宫里添些喜气,将盛武帝也说得喜笑颜开,带着笑再躺了下去。

离了正殿,冯公公终于动手擦了擦汗。

倒是从来没觉得这么累过。

心累。

孰料一踏出殿门,却见李央正站在门口,冯公公心口一突,恭敬行了个礼,唤了声六皇子。

“父皇可还好?”

冯公公:“好的,问了下王爷,听说王府喜事将近,很是欣慰,笑着睡下去的。”

李央领着人往外走了一段,这才又问起,“我出宫的事,公公怎么说的呢?”

冯公公:“……”

六皇子也是越来越不好应付了。

冯公公:“自然是为陛下祈福,望圣上龙体安康。”

淑妃的长明灯,还有法事的事,知道盛武帝避讳,一个字都没多说。

李央点了点头,满意道:“父皇身子骨弱,经不得太多的刺激。”

话头一转,又道:“明日我会将四哥还有八弟的事,全然告知父皇。”

“啊?明天?”

见李央转过头来,眸光清冷,冯公公下意识软和了声气,“我的意思是,会不会太急了?陛下才好起来两日,不若再多……”

“早晚是要说的,而且以父皇的脾气,今日身体轻快了,明日必定会问我。”李央负手,笃定道,“之前就为此惹了父皇不快,公公希望我明日还让父皇生气吗?”

冯公公语窒。

又委婉试探了几句,明白李央心意已决,不再多言。

李央又交代道:“明日父皇服了药,劳公公与我说一声,否则我万万不敢上报四哥与八弟之事。”

冯公公只能应好。

翌日,如李央所料,盛武帝传见了他。

在冯公公的用药消息传来后,算着差不多开始生效了,李央才起身换衣。

这一日盛武帝果然又精神了不少,换了身常服,在御书房里等着李央。

李央到了也不多言,命自己的小太监将东西都交给冯公公,由冯公公递给盛武帝。

拿着一沓东西,面上的那张便是当初宣召四皇子罪行的圣旨,冯公公吞咽了下。

只觉得捧着的不是轻飘飘的纸张,而是烫手的山芋。

“都是什么?”盛武帝问。

李央开门见山:“父皇不是想知道四哥和八弟的事情吗,都在里面了。”

盛武帝愣了下,有些不悦被李央抢了话,眉头轻拧,到底对老四和老八的情况更加关心,让冯公公将东西给他。

冯公公将那一沓纸都放在了书案上,挣扎了一下,劝道:“不然还是让六皇子说与您听吧?”

被盛武帝拒绝了。

“不用,朕倒要看看都是些什么。”

冯公公死了心,闭了嘴。

只换道:“读书伤眼,还是让小德子进来念吧?”

也是他的一个徒弟,自打盛武帝身体不好后,折子基本上都是他念的,也是心腹,朝堂的事情都知道。

盛武帝点了头。

第一张,当初四皇子起兵的时候,对他讨伐的旨意。

说是圣旨,其实是内阁拟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