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00(1 / 2)

加入书签

四开始日日操练亲兵,岑砚一日的大半时间也都在兵营里度过。

感觉到了气氛的紧张,庄冬卿哄着岑安安,觉着他们在杭州住不久了。

果然,李仁身亡,和八皇子被立为太子的消息是一道传来的。

当是时,已至金秋时节。

正好尝过了满是蟹黄的大闸蟹,府里开始收拾东西,他们要动身了。

“什么名头呢?”

庄冬卿问。

正在擦剑的岑砚道:“李仁不是已经说得很完善了吗?”

“豢养私兵,把持朝政,毒害陛下,样样都让人看不过去。”

庄冬卿:“……”

倒是没想到李仁还有这个用处。

确实,借口都是现成的。

岑砚放下帕子:“至于发兵理由,不是和我来上京的时候一样吗?”

长剑入鞘,寒光内敛。

岑砚朗声道:

“清君侧,除佞幸。”

第108章 挽弓

师出有名。

但还得有个值得信任的人发起。

李央是很好的人选, 但,还不够。

岑砚不出头。

那自然而然的,最后的人选, 没有比冯公公再好的。

他是内侍, 又是盛武帝跟前, 多年伺候的太监总管,经年来,几乎他透露出来的意思,便是盛武帝本人的意思。

“真是老天都在帮他。”

岑砚谋划的时候, 也不禁感慨一句。

庄冬卿在边上听着, 大部分的时候都听不懂, 行军布阵什么的, 从什么关隘入,停留几日, 兵马几何,粮草需要多少,柳七郝三徐四说得头头是道, 岑砚听着, 时不时抓几个要点,赵爷也会来说带的伤药药酒药丸如何,就他一个, 纯在边上当摆设,听天书。

但这句, 他倒是可以搭话。

庄冬卿:“或许,以后他会将朝堂打理得很好呢, 成为一个仁君……”

“仁君……”岑砚想了想, 摇头笑笑道, “或许吧,这样是最好的。”

不等庄冬卿问,将话说全道,“他不行的话,剩下的小皇子不少,宗族的人也多,总是会有合适的人上去。”

庄冬卿想了下,也是这个道理,点了点头。

岑砚确实没有全力帮李央,如他所说,两个人不过各取所需,自己的事,还是得靠自己,这条路李央还有一段要自己一个人走的,故而说服冯公公此事,岑砚全都交给了李央。

按照岑砚的原话,若是李央这点都办不好,也不必跟他一道上京了。

回去了日后定也保不住皇位。

还不若他们回去后,等盛武帝醒来抉择。

庄冬卿开始还有些担忧,但李央办得很好,成了的消息传回来很快,岑砚听了,首次肯定李央,点头道了句:“不错。”

有了冯公公的加入,在原本出师说辞的基础上,又加了好几条。

比如,盛武帝昏迷前,没有立太子的意思。

盛武帝一直属意的是四皇子。

三皇子一案正在调查中,并未完全肯定是四皇子所为,在盛武帝尚未苏醒前,八皇子哪怕成了太子,也并没有资格处死皇子,加之为盛武帝寻求毒丹,杀父弑兄,天理不容。

檄文写得慷慨激昂,庄冬卿看完都信了大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