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87 章 八十七章(1 / 2)

加入书签

众人:“!!!”

这次的通报比之前严肃了许多,之前的考试结束通报可没有警告、违规、取消成绩这样的字眼,众人闻言,纷纷放下手中的笔,停止了答题。

之前考过试的人不禁猜测起——这次的考试是不是和以往不一样了?

毕竟这次的考试不仅分了考场,细节上也有诸多不同。

A考场

嬴政遗憾地看着自己没写完的卷子被收走,早知道他就不纠结那道共富蓝图了。直接按照书中的标准回答就是,何必纠结再三,导致时间不够用。

刘邦、刘秀也是一脸懊恼,他们也没写完,前面的选择题纠结,后面的大题更纠结。

头疼JPG。

刘备放下笔,目光期待,“老师,这次多久出成绩呢?”他们就五个人,按照之前出成绩的速度,现在应该可以出了吧?

他的积分!!!

之前他们说好,无论念谁的分数,都会表现出很惊艳的样子,大家一起完成惊艳全场的任务。

他已经有第一名了,这次只要能达到惊艳全场,就能完成一个支线任务,得到一百积分。

还有那个优秀的人不需要解释,他们打算公布成绩后,就试试夸对方优秀,看能不能完成,要是能完成,又是一百积分。

所以!快公布成绩!!他已经迫不及待了。

高祖他们应该没有忘记之前的约定吧?刘备余光偷偷看了刘邦几人一眼。

“十五分钟后,就能查成绩了。”

查??几人敏锐地捕捉了关键字,之前不是说宣布成绩的吗?现在怎么变成查了?

武曌眨了眨眼,这个查成绩该不会是像科举放榜那样吧?

武曌:“不知该如何查呢?”

顾青岚:“考场外有公示栏,上面贴有五个考场的成绩。”

武曌:“!!”还真是她想象的那样。

嬴政:“!!!”

刘备:“???”那岂不是不宣布成绩了?那他的惊艳全场还能完成吗?

其他几个考场得知此次考试的分数会贴在考场外的公示栏,监考的神女收完卷子就走了之后,纷纷往考场外走。

没有一个考生不好奇自己的分数。

走出考场后,众人惊呆了,卧槽,他们居然看到了其他考场的人。

“陛下——”

“爱卿——”

“兄长——”

“贤弟——”

这一刻,众人仿佛久别重逢一般,双向奔赴,执手相看,然后互相问对方——“考得怎么样?”

*

嬴政视线从李斯等人身上扫过,“众卿考得如何?”一颗半星难度,应该会比两颗星要容易吧?

李斯:“……”

冯去疾等人:“……”

众人默默低头,题目倒是没有特别难,就是时间不够用啊,这么点时间写一篇文

章都不够用,那么多题怎么可能写得完。

而且选择题纠结,大题一时不知从哪里下笔,就……没写完。

要不陛下您去和宣太后寒暄寒暄?宣太后能加分。

李斯顶着嬴政的视线,出声道:“陛下,这次的题比之前难了不少,以后是不是都会如此?”

要是都这样,那岂不是一次比一次难?他们还有及格的机会吗?

嬴政瞥了李斯一眼,没说话,这个问题他也答不上来,天幕的考试是一直在变,谁知道将来会如何。

不过……那套道德与法治是该传开了,至少要让这些考试的人都一字不落背下才行。

因为他发现出的题非常细致,那套书除了是从左往右横着排列,以及是简体字外有些难适应外,内容方面非常好理解。

不仅用词通俗易懂,而且断句分明,即便是刚开蒙不久的孩童也能看懂书里的内容。

也因此,他大意了。

以为只要把书中的大致内容记下便能安全无虞,谁知……考试考得不是一般的细致,几乎是逐字逐句的考,光记得大致内容根本就不够。

而且题型多变,还得融会贯通,善于运用书中的内容来答题才行。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武曌的主线任务刺激到他了,武曌的主线任务积分居然比他们高那么多!!

大秦能参加考试的人本就没有后面那几个朝代多,要是再不努力,就更加不如那几个朝代了。

到时候后面的朝代都能拿到系统商城里的书籍、神种、丹药……而大秦却远落后于他们,光是想想,他就觉得难受。

别的朝代有的,大秦也要有,如果没有,那就努力让大秦有。

“这次的考试确实难,不过诸卿都是大秦的栋梁,与大秦有功,李卿多次向朕献策,《谏逐客书》朕依旧记得,卿辅佐朕灭六国,统一天下,建帝制、书同文、车同轨……以诸卿之功,必能补考。

朕会让人抄写《道德与法治》一书送与众卿,有了次书,众卿下次补考定能及格。”

大秦的大臣们听到前面的话齐齐一怔,陛下他居然认同他们了!!!听到后面细数他们功劳时,更是感动不已,陛下他都记得!陛下没有忘记他们!

冯去疾感动得流下眼泪,他身为大秦的右丞相,本该比左丞相李斯要高一头,却因李斯比他更受陛下重用,朝中皆以李斯为尊,他这个右丞相反而不如左丞相。

为此,他也曾抱怨过,心里偷偷埋怨过陛下。不曾想陛下心里也是有他的,陛下不曾忘记他为大秦立下的功劳,只是李斯用得更顺手,才会偏心李斯一些。

冯去疾抬手用衣袖擦了擦眼泪,当即就表示“必不负陛下厚望”。

其他大臣也争先做出表示,就连淳于越都动容不已。

作为被第一个提起的人,李斯:“……”其实后面的定会及格才是陛下的重点吧?那套道德与法治他看过,书中确实有不少妙点,但也有很多不能现于人前的惊世言论

所以陛下一开始就没打算让这套书流出去,对于要考试的大臣,也只是想将书中一部分内容抄给他们。

如今陛下这么说,是想把书传出去?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