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55 章 五十五章(2 / 2)

加入书签

() 腰:“就是就是!”

“好了好了,都是自家兄弟吵什么,不管谁在上面,都是大明之福。”朱标拍了拍朱樉的肩膀,颇有些同病相怜的意思。

谁让他们都早死呢。

话落,就听到那句“您就是神医扁鹊”,朱标声音都变了:“神医扁鹊!!难道小五将来成了名医?”

……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洪武位面

朱元璋把就藩的儿子都召回应天府一起过年,连被贬云南的朱橚也召回来了,还准许他过完年后回封地开封。

没想到正过年呢,天降异象,差点把大明搞得人仰马翻。

在知道太子早逝,燕王朱棣会是下一任皇帝后,不少大臣都生出了小心思,趁着燕王在京纷纷送礼拜访,燕王府的门槛都要被踏平了。

知道精心培养的大儿子早逝,朱元璋就够难受了,见朝中人心浮动,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即便知道朱棣避嫌不曾理会上门拜访的人,但老朱心里仍旧窝着一团火。

他的好大儿怎么就早逝了呢?

自打天幕出现的第一天起,朱元璋就一直黑着脸,上去的“朱元璋”是刚继位时候的朱元璋,又不是洪武二十五年的他。

好处不是他的,糟心事全是他的。

朱元璋眉头紧皱,看了看天幕里的朱橚,又看了看朱棣,把朱棣看得汗毛都立起来了。

继老四之后,老五也上去了,下一个是谁?

老六朱桢?

朱桢感受到老爹的视线,连忙坐直了身。

朱元璋嫌弃地收回视线,心里无比遗憾,怎么上去的不是标儿呢。

他早逝的标儿才是最需要这个机会的。

或者让他上去也行啊,让刚称帝的“朱元璋”上去多浪费。

感觉到朱元璋不再盯着自己,朱棣悄悄松了口气,爹的眼神越来越可怕了。

朱棣望着天幕,眸光忽明忽暗,回京前他对太子之位、对皇位确实没有想法,大哥已经当了二十四年的太子,父皇对其并没有任何不满,可以说,太子稳若泰山。

可……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捉弄人——大哥他没能活到父皇驾崩。

而他像是被命运之神眷顾一样,大哥死了,二哥三哥也死在父皇前面,他顺理成章地成了下一任皇帝。

朱棣: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

不过老五上去不会改变命运吧?

朱棣的内心不由纠结了起来,一边是兄弟之情,一边是皇位,煎熬JPG。

不过天幕里那个意气风发的自己,真令人心动。

模拟考场外

朱橚深吸了两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您等等,我再问几个人。”

话落,朱橚转身走向其他人,扁鹊见状,犹豫了几秒,也跟了上去。

因为太过震惊,朱橚也不挑人了,遵循就近原则,拉住一个人就问,“敢为阁下尊姓大名。”

被他拉住的人正是张仲景。

张仲景刚才已经听到了两人的对话,闻言看向身着灰色葛衣的扁鹊,礼貌道:“在下姓张,名机,字仲景,见过先生。()”

朱橚倒吸了一口凉气,“!!⒛()⒛[()]『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张仲景!!!

建安三神医之一,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人尊称“医圣”的张仲景。

还好他刚才没有说自己是华佗,现在这个情况,没准华佗也在呢。

朱橚拱手一拜:“晚辈见过仲景先生。”

张仲景这才将视线转向这个身着锦衣华服的年轻人,“不必多礼,老夫不过一介白身,当不得当不得。”

虽不知对方什么身份,但这身衣服,定是皇族中人。张仲景从小就厌恶官场,不喜仕途,奈何承袭家门被州郡举为孝廉,进入官场。

即便为官,他也不曾忘记行医,经常为当地的百姓看病。

告老还乡后,张仲景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了医学事业,看病救人,收集医方,整理脉案编撰成书,对官场上的事更加不耐烦了。

可医道一途自古归于方技家,被视为“贱业”,为士人所不齿。他如此行事,没少遭人白眼,背后议论者更是不知凡几。

还有以权压人,仗势欺人者,烦不胜烦。

因此,对有身份的皇族中人,张仲景本能地抗拒。

朱橚对此毫无所觉,兴奋道:“仲景先生在此,那元化先生是不是也在此?”

神医华佗,谁没听说过呢。

而且他对医药感兴趣很久了,曾组织学者编撰过《保生余录》方书两卷,被贬云南的时候还组织云南府的良医李佰等人编写了方便实用,有“家传应效”的《袖珍方》一书[2]。

在编书的过程中他发现,好多医书都失传了,像扁鹊的《扁鹊内经》《扁鹊外经》,华佗的《青囊书》等都已失传。

要是能将这些书带回大明,让太医和民间的良医学习,能因此受益的人会更多。

华佗的名字,张仲景自然是听说过的,但还真没见过面,华佗竟也在吗?

得知华佗因得罪曹操,被下狱拷问致死时,他还十分惋惜来着。

“说来惭愧,虽与元化先生是同时代的人,但老夫却不曾见过他。”

话音刚落,就听到一个声音从后方传来,“你们是在找老夫?”!

() 迴梦逐光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

:,

:,

:,

希望你也喜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