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41 章 四十一章(2 / 2)

加入书签

嬴政:“!!!”靠,他也想当这个小组长。

小组长是只有这次有,还是每次都有呢?

嬴政仔细品了一下顾青岚的话,发现是人多才会有小组长,顿时难受了起来。

几次考试下来,也就只有这次人最多。

下次人多的考试,他也未必能参加。

嬴政无声一叹,见天幕里蒙恬等人竞争不积极,眉头不由皱了起来,蒙恬、章邯愣着做什么,快去竞争小组长啊,小组长大秦必须占一个。

汉武帝位面

刘彻郁闷得在踱步,怎么偏偏在他不在的时候选小组长呢,他也想当这个小组长。

那额外奖励指不定是什么呢。

按刘彻的想法,能被神女特意提起的肯定是好东西,就算不是好东西,那他也要有。

总之,就是他可以不要,但不能没有,尤其是别人有的情况下。

刘彻郁闷地望着天幕,心里嘟囔道,武将的天职就是打仗,皇帝的天职就是治理天下,任贤用能,李世民这些皇帝打什么仗啊,当着皇帝还去抢武将的活干。

……

元世祖位面

忽必烈骂骂咧咧,他之前在的时候怎么没有这个小组长,而且他也是上过战场,打过仗的,远征大理、围攻南宋他也有参与啊!

为什么武将里没他?

对此,刘秉忠深有同感,他擅诗

文词曲,也有诗集,可上午那场考试也没他。

刘秉忠想了想,觉得问题应该是出在“知名”上,宋太宗战绩如何,了解过宋辽史的都知道,说武功不行都是美化了,简直就是一个人菜瘾大。

想在军事上超越宋太祖,结果在高梁河之战中被吓破了胆,不敢再上战场,又怕骄兵悍将自己控制不住,结果发明了阵图……

可谓骚操作不断,槽点满满,可偏偏就是这样的宋太宗上去了,而他们亲赴前线参与作战的大汗没上去。

可见知名很重要啊。

刘秉忠本想劝劝忽必烈,正要开口,忽然想到什么,又默默咽了回去。

就在刚刚,他想到了一个可能——或许大元只是昙花一现,所以才会如此。

他是汉人,还是出身世宦之家的汉人,祖上世代为辽朝官宦大族,曾祖任金朝邢州节度使,汉人一向敌视他们。他又岂会不了解汉人与异族之间的矛盾。

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辽国那一套,但即便如此,也收复不了所有汉人的心。

也不知清朝是如何做到的。

忽必烈和刘秉忠想到一块去了,他也很疑惑为什么清朝可以坐稳中原的江山,还人才辈出,清人考试也太占便宜了。

最亏的就是他了,汉人文化还没完全整明白就要考试,而且无论是皇帝还是文臣武将,都没其他朝代多。

“仲晦,你给本王请的老师真的可以让本王及格吗?”

刘秉忠:“……”这他哪敢保证,“陛下,那几位都是史学大家,有他们在,定能事半功倍。”至少能了解元朝之前的历史,元朝之后,就算是史学大家也没辙啊。

……

模拟位面

看着踊跃报名的场面,顾青岚有点意外,怕没人想当她才说有机会获奖,早知道这么多人相当小组长,她就不先说有机会获奖了。

“既然大家都相当小组长,那不如投票选举,你们桌上都有白纸,在上面写下你们属意的人选,就选八个吧,秦汉一个,三国两个,唐两个,宋一个,明一个,元清一个。

以上都不属于的话,和你们就近的朝代一组。比如魏晋南北朝可以和三国一起,隋朝可以和唐朝一起。”

战国时期的武将:“???”这么说他们要和秦汉一个组?那可是不死不休的死敌啊!

秦汉&元清:“??”他们就不配自己一组吗?

魏晋南北朝:“???”谁要和他们一组啊。

隋朝:“??”

看了看为数不多的几个隋将,算了,直接投票吧。

刘邦默默举手。

顾青岚:“刘邦同学还有什么疑问?”

“老师,汉朝的名将挺多的,为何不能自己一个组。”说完,他还补了一句,“秦朝的名将也多,让他们自己一组不可以吗?而且还有六国时期的名将呢。”

顾青岚看了看人数,点头道,“行吧,就汉一个,秦和战国一个,共选九个。

快选吧,五分钟后交上来。”

元太祖铁木真也想举手,但看到寥寥几个元将,放弃了。

他们草原男儿,马背上的民族,武将为何这般少?这不合理!

等他回去一定要严加训练,比文输了也就罢了,毕竟是中原自己的文化,比武将怎么能输呢。

想他铁木真统一诸部,建号称汗,灭夏攻金,征西辽灭花拉子模,西征东欧,可没怕过谁。

……

大秦位面

大秦意外得到一个小组长名额,嬴政虽然心里有点复杂,但更多的还是高兴,选蒙恬!快选蒙恬!

蒙恬你快站出来。

不是白起王翦不好,而是蒙恬能够得着。

另一边的汉武帝位面的刘彻也是这个想法,只有选择本朝的人,自己才能够得着,不然这小组长有就跟没有一样。

唐太宗位面就完全不用担心了,大唐两名额,陛下肯定要占一个,至于另一个,李靖或者其他人都可以。

武周位面,武则天看了一下竞争力度,算了,她这一朝的武将争不过那些开国功侯。

倒是三国位面,三家自动数一数自家和其余两家的人数,发现竟诡异的势均力敌。

**

模拟考场

发现神女不管台下的走动后,众人立即起身奔向目标。

李世民和手下一起商议,是两个名额都要,还是让给后世一个,毕竟中晚唐的藩镇割据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刘邦看向刘秀,意思不言而喻。

刘秀虽然有些挣扎,但还是点头答应了,让属下一起选举刘邦。

这时,霍去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神女只说共选九个,每个朝代或者两个朝代分一个,没说一定要选当前朝代的人啊。”

汉朝诸人沉默了一瞬,纷纷看向霍去病。

刘邦哈哈一笑:“你说得有道理,非常有道理!”

教室就那么大的地,刘邦他们说话又没避着旁人,离得远的听不到,但离得近的人不约而同一顿,心里:卧槽,这也行!

于是不少人纷纷在白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九遍!

“陛下,”偷听回来的程知节把这事告诉李世民。

李世民眸光微闪,瞬间心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