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9(2 / 2)

加入书签

警卫员也及时把这个消息告知两个小孩,然后招呼两个小孩起来吃饭,结果只收获两个后脑勺。

跪在地上的两个孩子不说话,也不起身,一直跪着。

天生犟种。

沪市,王家,进门的王蔓云刚一开口,葛慧就笑着打断道:“云儿,以前你每次回家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走,大家连吃顿饭的时间都没有,我刚刚已经带话让你二哥去国营饭店买几个硬菜回来,我们一家今天可得好好吃顿团圆饭。”

说话间,她把王蔓云按坐在了沙发上。

这个沙发很宽大,平时是待客区域,晚上整理一下,就是一铺不小的床,够睡几个孩子。

王家有工作的人多,家里分到挨着的三间房,原本是独立的,但想着一家老小住一起热闹点,就都打通了,三间房合理分配一下,还是能塞下十几口人的。

看着虽然拥挤点,但用帘子一挡,还不错。

王蔓云知道葛慧他们在背地里算计什么,但她此时还真没法走出这个门。

大哥,大嫂,还有葛慧,几人一站位,就堵住了出门的路,再加上几个还没上学的孩子围拢来,王蔓云总不能推开所有人。

只得安稳坐下。

正好,闹腾了一天,她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吃了晚饭再说吧。

葛慧几人见王蔓云安稳坐下来,赶紧招呼几个孩子陪小姑姑玩耍,婆媳俩就出门去走廊上打开煤火炉子做饭。

原本每层楼最后一间房是做饭的公共厨房,但住的人口实在是太多,一个占地并不大的公共厨房哪里够用,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厨房不够,当然就要思变。

这不,还算宽敞的走廊改成了各家的厨房。

大家还算有素质,都没有多占,还留出了通行的道路,平时不做饭时,通行还行,但遇到做饭高峰期,过路的人都要侧身挨挨挤挤才能过。

这就是热闹又富有烟火气息的筒子楼生活。

六十年代家属区工人居住的楼房大部分都是这种格局的楼房,人们早就习惯了这样的烟火气,下班时间,各家吃什么,哪家的人什么时候下班回家,邻居们都一清二楚。

王家因为王蔓云今天回娘家,他们家吃了几个肉菜,大家也都知道。

吃饭期间,各家房门前的布帘子都放了下来。

一是遮挡各家内部的情况,二也是为了通风透气。

王家今天情况不一样,不适合开门吃饭,吃饭时,不仅门帘子放了下来,房门也关上了。

家里孩子多,能勉强吃饱饭就不错了,吃肉那是逢年过节的待遇,桌上摆上肉菜,七个孩子眼神都直了,各个捧着碗紧盯盘子里的肉。

王家家教还算好,孩子们没有上手抢,都在等待着。

“大人有话说,你们去一边吃去。”葛慧作为祖母,当然不会亏待孩子,吃饭前,给各个孩子夹了些菜,就让他们换个房间吃饭。

王蔓云是亲眼看到葛慧给孩子们分菜的。

还算不怎么偏心,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碗里都有些肉菜,唯一的区别就是男孩碗里的肉比女孩碗里的稍微多那么一点。

孩子们都很满意碗里的饭菜,端着碗就避开去了另外一间房里吃。

七个孩子一走,刚刚还拥挤无比的客厅瞬间宽松不少。

大人们也都能放开膀子吃饭了。

王蔓云离婚的事家里除了几个孩子不知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