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55 章 下乡(2 / 2)

加入书签

看到丁朝阳的模样,安安眉毛皱得很紧,她觉得弟弟好丑,跟她想象中软乎乎白嫩嫩的弟弟一点都不一样。

孟峥倒是很淡定,因为妹妹出生时他也觉得不好看,但长着长着妹妹就变好看了,所以他相信弟弟也会变也好看。

弹幕上则是感慨一片:

【谁能想到呢,原著里丁杨和钱晓云这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居然在剧情模拟里结婚了!】

【不但结婚了,他们夫妻感情还很好,原著里他们各自结婚又离婚,人到中年都没有孩子,这辈子倒是圆满了】

【其实想一想,原著里他们也不是没有可能,以前他们不认识是因为钱晓云可能没去部队,他们老家不在一个地方。他们发达后都找过孟峥兄妹,后来孟峥出狱创业成功,也离不开他们的帮助,说不定哪天他们就遇到了】

【别说,还真有这个可能!】

【丁杨和钱晓云一家圆满了,叶敏和孟城一家四口什么时候能圆满?五月份那次任务,孟城真的能活下来吗?】

【我也想知道孟城能不能活下来,但叶敏如果真的重生了,应该会做点什么吧?可是现

() 在都没看到她行动啊!】

【卧槽!别说了,好吓人啊!不想被虐呜呜呜……】

看着安安头顶的弹幕,叶敏不自觉握住孟城的手,她也希望他们一家能够圆满。

……

考虑到离驻地和县城近的公社看病相对方便,所以这次义诊从偏远地区开始。

离得远了,来回就没那么方便,云省本身就多山,山上难通路,所以地图上看可能两地只隔了几十公里,可汽车要开过去,却要绕上百公里。

上百公里要开几个小时,为了节约时间,以及安全考虑,前一个月的义诊需要在当地村民家里借住。后面去离得没那么远的大队,可以当天来回。

只看住宿,就可以知道前一个月条件会艰苦些,所以报名的人也相对少一些。但相应的,愿意参加前一个月义诊的,都是比较能吃苦的,娇气的都会选择报名后一个月的义诊。除非后一个月报名的人太多,被调剂过来。

不过调剂的人不多,毕竟医院组织义诊是为了治病救人,参与的医护人员太娇气,可能不但帮不上忙,还会拖累义诊进度。

参加义诊的人员一周一换,所以叶敏这一去,六天才能回来。而且她是领队,回来也只能在家待一天,次日就得重新出发。

因此,孟城虽然改变了主意,决定支持叶敏去义诊,但知道前一个月她要在外住宿后,心里很难不担心。

孟峥和安安也都很舍不得叶敏。

因为工作原因,孟城一年总要出几次任务,还有拉链的时候,他也经常几天补回来,所以到现在兄妹俩已经很习惯时不时出门几天。

但叶敏自两个孩子出生,就没跟他们分开超过一天时间。所以相较于爸爸,兄妹俩更依赖妈妈。

得知叶敏要出远门,两个孩子都很难过,在她离开前几天,他们每天晚上都要缠着她一起睡觉。

孟城本来还想趁叶敏没忙起来,多跟她亲近亲近,谁想别说亲近,叶敏离家前的几个晚上,两人连话都不怎么能说上,因为他们中间多了两个爱叽叽喳喳的电灯泡。

到了出发当天,除了没有训练,一家四口一切如常,只是去医院的路上,孟城手里一直提着个双肩背包。

背包是叶敏的,她们是去义诊,而不是秋游,这一趟带的行李一切从简,外穿的衣服她只带了一套。

夫妻俩并肩走到医院门口,双双停住脚步。

孟城将双肩包递给叶敏,说道:“路上注意安全,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有什么情况,立刻联系我。”

叶敏也深色郑重道:“你放心,我一定会谨慎行事,平安归来。”

说完话,两人互相拥抱了一会,分开后叶敏才背着行李去科室。

到科室露个面,叶敏就去了会议室,跟首次参加义诊的医护人员们碰头,点完名,一行人去外面坐车。

负责开车的人姓周,今年二十二岁,年纪虽然不大,但当兵已有五年,说话做事很有章法。

他们早

上八点多出发,到的时候十二点多,正好赶上中午饭。

医院提前跟当地公社沟通过,公社领导也很欢迎叶敏他们的到来,因为他们公社太偏了虽然有卫生院,但里面就一个医术不算好的正式医生,下面大队的人看病都是找赤脚医生,看病难早已成为痼疾。

为了迎接叶敏他们,当地公社特地准备了中午饭,他们吃完饭后才坐着军用卡车继续下乡。

公社跟各大队书记早沟通过看病的事,为了不耽误时间,他们去的大队都提前放了假,一群人被聚集到大队晒场,叶敏他们刚下车就直接进入工作。

乡下人看病能找到赤脚医生就谢天谢地,绝大多数人几年、十几年,甚至是一辈子都不一定有走进医院的机会。

这次军区医院下乡义诊,给免费看病,大家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甭管有病没病,都来排队了。

好在这次义诊,每名医生都带了一名协助的护士,有她们协助登记,医生只管看病能节约不少时间。

而且排队的人虽然多,但大多数人只是营养不良,真正有病的人不到一半,所以排的队伍看起来很长,其实进得很快。

只是一个大队少说有上百户,这时候的人孩子生得又多,一个大队加起来少说有四五百人。一个下午时间肯定看不完,所以这天的义诊持续到了晚上九点。

知青义诊快结束时来排的队,他们虽然下乡好几年,基本都学会了当地方言,除了看起来斯文些,跟当地人看起来无异。但他们终究是外乡人,做事很少争先,也很少单独行动。

来之前叶敏看过名单,在这里插队的田姓知青有三人,两男一女。

因为叶敏看的是内科全科,所以三人都在她这里排的队,当时看病的人已经不多,叶敏也有时间来套话。

三名知青中,两个男知青个头都挺高,不像是能扮孕妇的,但叶敏没大意,把脉时挨个旁敲侧击,大致搞清楚了他们的成分。

三人中两个出身于工人家庭,一个和钱晓云一样,建国前父母靠摆摊过活,不算资本家。

结束义诊回到借住的村民家里,简单洗漱回房间后,叶敏拿出一份誊抄的知青名单,在后面备注上三人情况。

次日一早,匆匆吃过早饭,一行人便匆忙赶往下一个大队。

下一个大队跟第一天看病的大队相邻,所以路上没花费太多时间,不过这个大队人多,直到晚上七八点,他们才结束看诊活动。

这个大队有两名田姓知青,都是男人,其中一个身高不高,只有一米六多,人看着也很瘦,但五官看着很粗犷,也不太像是能扮孕妇的人。

再打听成分,也没什么问题。

接下来一个月,叶敏都没有遇到符合条件的人。

出现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一是他们还没有去到那人所在大队,二是那人下乡的地方不是东河县,前世孟城出事那天,那人是从其他县市坐车来的东河。

叶敏希望是前者,否则他们就要启动第二计划。

这段时间里,叶敏和孟城商量好了第二计划,简单来说就是提前两三天假装收到秘密消息,提前控制东河县汽车站。

时间不能太早,虽然是秘密消息,但部队需要核实,时间太早查出问题发现不对,部队领导不一定会重视这件事。也不能太晚,万一极端分子也是提前去汇集到汽车站,两边人马不小心碰头,会引起什么谁也不知道。

虽然理论上来说,第二计划可以顺利摧毁他们的行动,但肯定没有揪出田姓知青来得好。

因此,虽然进了四月后,叶敏仍然一无所获,但她没有放弃,每到一个大队,都会想办法从大队领导家属,或者知青口中打听消息。

直到四月初,这事才终于有眉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